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页岩气一周经济形势参考(2012年7月8日-7月16日)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0 3:37:2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 术语和定义 4.1 页岩气

页岩气是指赋存于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及其夹层状的泥质粉砂岩中;主体上是自生自储成藏的连续性气藏;以吸附和游离状态储藏在极致密页岩地层系统中的天然气聚集,属于非常规天然气。 4.2 含气页岩层段

是指富含有机物的烃源岩系,以页岩为主,含少量砂岩、碳酸盐岩或硅质等夹层,其中页岩厚度占层段厚度的比例不小于60%,夹层单厚度不超过3m。 5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

按照《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划分的探明的、控制的、预测的地质储量及有关规定,进行储量计算。 5.1 储量计算应具备的条件

储量起算要求包括单井产量下限标准、含气量下限标准、总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镜质体反射率下限标准。其中储量计算的单井下限日产量是进行储量计算的经济条件,各地区可根据当地价格和成本等测算求得只回收开发井投资的单井下限日产量;也可用平均的操作费和气价求得平均井深的单井下限日产量,再根据实际井深求得不同井深的单井下限日产量。

各级储量(探明、控制、预测)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要求,是进行储量计算地质可靠程度的基本条件,页岩气探明、控制、预测地质储量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要求见表3。

表1 单井产量下限标准

气藏埋深(m) ≤500 >500~≤1000 >1000~≤2000 >2000~≤3000 单井气产量(10m/d) 0.05 0.1 0.2 0.4 4 3表2 含气量下限标准

页岩有效厚度m >50 50~30 <30 含气量m/t 1 2 4 3总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大于等于0.5%,镜质体反射率下限标准大于等于0.5%。 表3 页岩气各级探明地质储量勘查程度和认识程度要求

储量分级 探明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 1、页岩气井关于储层的基本控制井距达到附录B的要求;在认识储层含气无变化或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附录B中的井控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2、页岩气参数井井距不超过附录B规定距离的2倍;页岩气参数井储层全部取心,收获率为80%以上,进行了地球物理测井,通过实验和测试获得了气藏岩性、勘查程度 含气量、含水性质、储层物性、压力等资料 3、气藏已进行了小型井网开发实验和/或单井试采;通过试采3-6个月已经取得了关于气井压力、产气量、产水量及随时间变化规律等可靠资料;试采井井距不超过附录B规定距离的2倍,在气藏地质条件一致的条件下,可以借用试采或生产成果; 储层的构造形态清楚,储层厚度、TOC、RO等分布变化情况清楚;储量参数研究深入,选值可靠;经过试采取认识程度 得了生产曲线,获得了气井产能认识;进行了开发概念设计和数值模拟,经济评价,开发是经济的 1、页岩气井关于储层的基本控制井距不超过附录B规定距离的2倍;在基本认识到储层含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附录B中的井控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2、已钻页岩气参数井,根据需要进行了储层取心和测井,并获得了关于岩性、含气量、气水性质、储层物性、压力等资料,有一定的井控制程度 1、有一定的井和/或物探控制 2、关键部位有参数井,储层已有取心资料,钻井储层进行了岩心分析、地化分析、含气量、气水性质、压力等分析,获得了相关资料 3、在有代表性部位进行了单井试采,取得了关于气井压力、产气量、产水量及随时间变化规律等的相关资料 储层构造形态、厚度、TOC、RO等情况基本清楚;进行了储量参数研究,选值基本可靠;经过试采取得了生产曲线,基本了解了气井产能;进行了初步经济评价或开发评价,开发是经济的或次经济的 初步了解了储层构造形态、厚度、TOC、RO等分布变化;由气田钻井合理推测或少数参数井初步确定了储量参数;未进行试采,通过类比求得气井产能;只进行了地质评价 5.1.1 探明地质储量

查明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储层及其含气性的展布规律和开采技术条件(在钻井、测井、测试、录井及各种化验分析测试资料基础上,弄清楚了储集类型、储层物性、压力系统、天然气性质、气体流动能力等);通过实施小井网和或单井页岩气层试验或开发井网证实了勘探范围内的页岩气资源及可采性,单井稳定产量达到了储量起算要求。

勘探开发程度和地质认识程度符合表3中的要求。页岩气储量的可靠程度很高,可信系数达0.8以上。 5.1.2 探明控制储量

基本查明了页岩气藏的地质特征和储层含气性的展布规律,开采技术条件基本得到了控制,并通过单井试验和储层参数值模拟了解了典型地质背景下页岩气地面钻井的单井产能情况。含气范围内的单井试气产量达到了储量起算要求,或相邻探明区(层)以外可能含气的范围。

但由于参数井和生产试验井数量有限,不足以完全了解整个气藏计算范围内的气体赋存条件和产气措施,因此页岩气资源可靠程度不高,储量的可信系数为0.5左右。 5.1.3 探明预测储量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情况,初步认识了页岩气资源的分布规律,获得了页岩气藏中典型构造环境下的储层参数,大部分储层参数条件是推测得到的。预探井产量达到储量起算要求或已获得气流,或钻遇了气层,或紧邻在探明储量(或控制储量)之外预测有气层的存在,经综合分析有进一步评价勘探的价值。页岩气资源的可靠程度很低,储量的可信系数为0.1~0.2。 5.2 储量计算单元划分原则

储量计算单元(简称计算单元)确定充分考虑构造、储层非均质性等地质条件,结合井控等情况综合确定。 a) 计算单元平面上一般按井区确定。

——面积很大的气藏,视不同情况可细分井块(井区);

——当气藏类型、储层类型相似,且含气连片或迭置时,可合并为一个计算单元。 b) 计算单元纵向上一般按页岩组、段划分。

——纵向上计算单元划分一般不超过100m,按需要可细划计算单元。 5.3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根据页岩系统段储集层情况确定地质储量计算方法。主要采用静态法;根据气藏情况或资料情况也可采用动态法;可采用确定性方法,也可采用概率法。

储量计算公式中符号名称和计量单位见附录A(规范性附录),符合SY/T 5895-93。 5.3.1 静态法

页岩气地质储量计算包括体积法、容积法,其精度取决于对气藏地质条件和储层条件的认识,也取决于有关参数的精度和数量。

页岩气储量=游离气储量+吸附气储量+溶解气储量。

游离气和溶解气采用容积法计算,吸附气采用体积法计算。 a)体积法

计算储集于泥页岩粘土矿物和有机质表面、微孔隙中的页岩气储量。

——计算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与游离气总和时,用体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公式为:

Gz =0.01 AghCzρ

y i……………………………………(1)

——计算页岩储层中的吸附气时,用体积法计算地质储量公式为:

Gx =0.01 Aghρy Cx/Zi……………………………………(2)

b)容积法

在页岩地层系统中,计算页岩基质孔隙、夹层状储集体中的页岩气地质储量时,采用容积法计算游离气地质储量,地质储量计算公式为:

Gy=0.01AghφSgi/Bgi ……………………………………(3)

式中Bgi用下式求得:

Bgi=PscZiT/PiTsc ………………………………………(4)

将上述计算的吸附气和游离气相加,即为页岩气藏的地质储量,公式为:

Gz= Gx+ Gy…………………………………………(5)

当页岩基质孔隙或致密夹层中含有原油时,溶解气采用容积法计算地质储量。 原油中溶解气地质储量计算公式如下:

Gs=10-4NRsi…………………………………………(6) 其中:N=0.01AghφSoi/Boi ………………………………(7)

当气藏中总非烃类气含量大于15%或单项非烃类气含量大于以下要求者,烃类气和非烃类气地质储量应分别计算:硫化氢含量大于0.5%,二氧化碳含量大于5%,氦含量大于0.1%。 5.3.2 动态法

当页岩气勘探开发阶段已取得较丰富的生产资料时,可采用动态法计算,根据产量、压力数据的可靠程度,划分探明地质储量和控制地质储量。

a) 气藏主要采用物质平衡法和弹性二相法计算天然气地质储量。

1) 物质平衡法:采用物质平衡法的压降图(视地层压力与累积产量关系图)直线外推法,废弃视地层压力为零时的累积产量即为页岩气地质储量(见SY/T 6098-2000的6.1)。

2) 弹性二相法:采用井底流动压力与开井生产时间的压降曲线图直线段外推法,废弃相对压力为零时可计算单井控制的页岩气地质储量(见SY/T 6098-2000的6.2)。

b)气藏也可根据驱动类型和开发方式等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见SY/T 5367-1998和SY/T 6098-2000),计算页岩气可采储量和选取采收率,由此求得页岩气地质储量。 5.3.3 概率法

a) 根据构造、储层、地层与岩性边界、气藏类型等,确定含气面积的变化范围。 b) 根据地质条件、下限标准、测井解释等,分别确定有效厚度和单储系数的变化范围。 c) 根据储量计算参数的变化范围,求得储量累积概率曲线,按规定概率值估算各类地质储量。 6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确定 6.1 含气面积

充分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含试气,下同)等资料,综合研究气藏分布规律,确定气藏边界,编制反映气藏(储集体)顶(底)面形态的海拔高度等值线图,圈定含气面积。

页岩气一周经济形势参考(2012年7月8日-7月16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ac4z110j29pg7z7h9vw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