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技术观
技术观的三种流派:技术决定论派、技术否定论派、全面技术论派(坚持)。
2、记忆:对视听技术的小结(ppt)。教学媒体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概念;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虚拟教室的概念;视频点播的概念;模式识别的概念 视听技术小结:
教学媒体的概念:教学媒体,是指直接介入教学活动过程,用以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硬件设备,以及记录、加工和储存信息的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育的概念:
①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利用计算机为媒体帮助教师执行教学功能的活动。
②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管理的任务,也就是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 ③计算机辅助测验:用计算机编制的或在计算机上进行的客观性测验
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利用网上群体虚拟现实工具(MUD/MOO)支持实时或异时的学习交流而形成学习空间。
虚拟教室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上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构造的学习环境,允许身处异地的教师或学生互相听得着、看得见,不但可以利用实时通讯功能实现传统教室中所能进行的大多数活动,还能利用异步通讯功能实现前所未有的教学活动。如:异步辅导、异步讨论。
视频点播的概念:也称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业务,通过高速上网技术和各种宽带多媒体服务器相连,进行网上电影、电视、网络音乐、网上教学、视频会议、医疗等各种交互式活动。
模式识别的概念:使计算机能够对给定的事物进行鉴别,并把它归入与之相同或相似的模式中。如:指纹辨认。
3、记忆、理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基础。视听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人工
智能技术的技术成果,能举例说明该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情况
四、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1、教育技术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质的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人种志研究方法、开发性研究方法、对话分析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
(1)实验研究方法 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①学生发展状态的研究; ②教学改革的研究;
③对已有的教育观点、教育经验或其他人做过的教育实验进行验证性认证; ④为形成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式或改革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特点:
①通过控制变量或创设一定的条件,可以观察到在自然状态下看不到的结果,从而扩大研究
范围;
②可以把某些特定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该因素的作用; ③实验结果可以重复验证,便于测量,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 类型:
判断实验、对比试验、析因实验 注意:
①实验选题要恰当;②实验假设要规范;③实验设计要周密; ④变量的曹总、控制与观察要科学;⑤效果检测要严格。
(2)质的研究方法 基本特征:
①研究环境:在自然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环境中进行研究 ②研究者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
③收集资料的方法:开放性访谈、参与型和非参与型观察、实验分析 ④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归纳法 ⑤研究结果:描述性的研究报告
⑥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互动关系。但要求研究者尽量不干扰现场环境 ⑦研究视野:既关注整体,也重视细节 过程:
①确定研究对象,提出研究问题,陈述研究目的;
②进入研究现场,了解研究背景; ③构建研究框架; ④收集资料; ⑤整理与分析资料; ⑥撰写研究报告。 适用于:
“模糊”问题研究、深层次的或隐性挖掘的事件研究、非常态的或特定情境条件的研究、情境解释性问题的研究
(3)案例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
特点:
研究对象少、研究规模较小、在自然状态中进行、需要较长时间的跟踪 基本要素:
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价 案例写作方法:
“说课”型、课例片段评析型、专题案例研究型、课程故事型
(4)人种志研究方法 基本特点:
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在自然情境下观察并收集数据,通过叙事的方式描述资料,从而得出研究结论。本质上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核心是参与观察。 收集资料的技术:
生活史、面谈、问卷、文献、录音、录像、事件分析等
(5)开发性研究方法
通过创造性思维与创新实践活动,提出新的教学思想,制作新的教学资源以及集成化的教学系统,以解决教育技术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与利用的一种研究方法。
(6)对话分析研究方法 步骤:
界定问题→抽取样本→收集语料→评价对话,挖掘含义→提供解决问题的依据
(7)调查研究方法 主要特点: 描述性的间接研究 分类:
①按调查研究的内容分:事实调查、态度调查
②按调查的对象与技术分: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献调查、电子调查
2、记忆、理解:综合:举例说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