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例分析
作者:林雅梅
来源:《小学科学》2019年第01期
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堂组织方式,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而小学科学课程主要以探究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更能在探究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认识到日常生活隱藏的科学道理,并学会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指导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一、理论背景和探讨意义
STEM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课堂组织方式,它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有机融为一体。STEM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为重点。而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探究活动。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每一个学生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并具备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见STEM教育理念和小学科学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将更好地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乐于将所学知识应用和指导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
STEM教育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产物,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探究,最后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而小学科学课程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突出创设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探究式学习机会,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中《做一名小科学家》为案例进行探讨。 (一)寻找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先出示“有秘密”的纸鹦鹉,它能站立在老师的指尖,怎么摇晃也掉不下来。这样的创设情境,容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迅速产生提问题的愿望,而且会使学生的问题指向比较单一、集中,易于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学生会一致提出问题:“纸鹦鹉为什么会站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