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
1.(13分)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各题。
朱自清先生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这不,当下的南京城似乎正酝niàn在古色古香的秋韵中:明城墙将zhù蓄多年的历史沧桑投映在玄武湖的秋波里,栖霞山把悠远的古寺钟声播撒在辽阔的苍穹中。读一读总统府的风云巨变,尝一尝老门东的玉食醇香,聊一聊阅江楼下的滚滚东逝之水……在今日的山林小道,感受着往昔的人文情味。这浓浓的金陵秋韵啊,浸染了一代一代石城儿女的家国情思。三更有梦书当枕,六朝遗韵秋为魂!
(1)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抄写下面的句子。 六朝遗韵秋为魂
(2)给加点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①酝niàn ②zhù 蓄 ③徘徊 ..(3)对语段中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醇香”在语境中是“气味滋味纯正芳香”的意思。 B.“风云”在句中用的是本义,指自然界的风与云。 C.“播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栖霞山人格化。 D.语段中“浸染”是动词,“情思”是名词。 (4)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
B.聊一聊/阅江楼下的/滚滚东逝之水 C.这/浓浓的/金陵秋韵啊 D.三更有梦/书当枕
2.(10分)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3)还需填写诗的题目。
(1)温故而知新, 。 (《论语》) (2)树木丛生, 。 (曹操《观沧海》) (3)乡书何处达? 。 (王湾《 》)
(4) ,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桃花潭水深千尺, 。 (李白《赠汪伦》)
(6)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7)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油蛉在这里低唱, 。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9)“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朱自清《春》)
3.(4分)小明同学在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活动中,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你从中获得哪些交友的启示。 【材料一】除了一个知心挚友以外,却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治疗心病。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选自培根《论友谊》,有删减)
【材料二】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
(选自朱光潜《谈交友》)
二、阅读
4.(4分)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再过露筋祠① 王士祯
翠羽②明珰③尚俨然④,湖云祠树碧如烟。 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
【注释】①露筋祠:供奉一个品行高洁的女子。②翠羽: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于饰物。③明珰(dāng):用珠玉制成的耳饰。④俨然:宛然,好像真的。
(1)这首诗没有直接描摹露筋祠神像的容貌,而是用她的妆饰“ ”、“ ”衬托她的风姿美好。 (2)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行人系缆月初堕,门外野风开白莲”展现的画面。 5.(10分)阅读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
山公①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②.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③,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④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⑤殊不如,正当以识度⑥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山公:指山涛。嵇:指嵇康。阮:指阮籍。②金兰:指朋友同心同德、志同道合。③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典出《左传》,晋公子重耳带着狐偃、赵衰等人流亡国外时经过曹国,曹大夫僖负羁的妻子仔细观察后,认为狐、赵等人均有辅助君王的才能,一定可以帮助重耳返回晋国执政。 ④墉:墙壁。⑤才致:学问、情趣。⑥识度:见识、气度。 (1)解释句子加点的字。 ①去后乃至 .②相委而去 .③意欲窥之 .④达旦忘反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元方入门不顾。 ②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
(3)甲、乙两文都是记述友人交往的故事,陈太丘认为交朋友要① ,山公认为自己能与嵇、阮相交靠的是② 。
6.(16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
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乙】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节选自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丙】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到这时才打听别人:说这话的是谁呢,有那么冷?认识的人告诉我说:他叫范爱农,是徐伯荪的学生。
我非常愤怒了,觉得他简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杀了,连打一个电报还害怕,于是便坚执地主张要发电,同他争起来。结果是主张发电的居多数,他屈服了。
(节选自鲁迅《范爱农》)
(1)根据选段内容,填写下表。
选段内容概括 【1】母亲因“我”答应去看菊花而喜出望外。 “我”的心理或感受 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