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大一
【篇一:政治经济学大一考试例题】
1分,共20分;从第21小题到第25题中列出的五个备选项选择至少两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商品的特点在于( c ) a. 它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b. 它是用来馈赠他人的劳动产品
c. 它是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d. 它是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商品经济是( a )
a.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 b.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c. 是以市场为基础来配置资源
d. 以商品交易为主的经济活动方式
3. 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c) a. 货币的出现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划分 c. 商品交换的实现 d. 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 4. 执行价值尺度指职能的货币是( a ) a. 观念上的货币 b. 现实的货币 c. 足值的金属货币 d. 纸币 5. 货币的本质是( a )
a. 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的商品 b. 财富的象征 c. 商品
d. 交换的手段
6.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 a. 创造劳动力的价值 b. 转移劳动力价值 c. 创造剩余价值 d. 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7.平均利润的形成是( b )
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 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 d.资本积累的结果 8.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d )
a.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报酬 b.劳动者创造的全部价值 c.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9、某产业资本家,依靠200万元借贷资本经营产业,年利息率为6%,一年后得到20万元利润,该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应为(b ) a.12万元 b.8万元 c.20万元 d.6万元
10. 剩余价值的实现是在产业资本循环的( c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流通阶段
11. 资本周转速度与 ( b )
a. 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 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 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d. 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12.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d ) a.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个部分问题 b.社会生产部门分为两类问题 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问题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3.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 ) a. i(v + m) =Ⅱc b. i(v + m) Ⅱc
14.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 a. i(v + m) =Ⅱc b. i(v + m) Ⅱc 15. 商品的生产成本是( d ) A. c+m b. c+v c. v+m d. c+v+m
16. 资本主义利润率反映的是( d )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 预付不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c. 预付可变资本的增殖程度 d. 全部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17. 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c ) a.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在于( d) a.它实行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b.它强调政府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
c.它使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
d.它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1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c )
a.科学技术现代化 b.产业结构合理化 c.资源配置全球化 d.国际贸易自由化 20.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 a. 现代企业制度 b. 有限责任公司 c. 股份公司 d. 国有独资企业
21. 当货币具有了支付手段职能后,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有( a ) a.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b. 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c. 到期支付总额 d. 相互抵消的支付总额 e.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22.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是( b ) 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自身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c.延续劳动力供给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e.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 23.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c ) a.公有制经济在各地区都占支配地位 b.公有制经济在各行业均占支配地位
c.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e.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2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构成有( d ) a.商品市场b.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产权市场 e.技术和信息市场
25.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企业制度,其基本特征是( e )
a.产权清晰b.政企分开 c.责权明确 d.管理科学 e自我发展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36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9次,求流通中货币需要量?若发行的纸币流通量是为6000亿元时,货币的购买力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对物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发行的纸币数量为6000亿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将会引起纸币购买力的下降,进而引起物价的上涨。 (5分)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 简述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1)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增加商品总的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4分)(2)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提高部门劳动生产率,可以降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 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4分)
(1)货币是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历史结果。(2分)(2)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2分)(3)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4分) 3.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几个阶段及实现资本循环的条件。1)资本在循环中依次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不同的职能形式,分别执行各自的职能。(4分)
(2)要实现资本循环的必要条件有两个,分别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资本循环在空间上并存和在时间上继起。(4分)
4. 简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部分先富的关系。(1)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是部分先富的最终目标。(2分) (2)只有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和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和勤奋劳动先富起来,才能对大多数人产生强烈的吸引和鼓舞作用,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一批接一批地走向富裕。(3分)
(3)由部分先富带动后富去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也不是同时富裕,更不是平均富裕。先富起来的人和后富起来的人只是先富后富的差别,是富裕程度暂时不同的差别,不会形成两极分化的。(3分)
5.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企业具有的基本特征:(1)自主经营;(2分)(2)自负盈亏;(2分)(3)自我约束;(2分)(4)自我发展(2分)。(对各要点展开说明)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20分,共2 0分)
试论述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这一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分)
2.建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是:(1)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的,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6分)(2)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决定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6分)(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已是我国现实经济中客观存在的事实。(6分)(对每个要点展开说明)
【篇二:2015-2016学年大一上学期政治经济学期末考
试试题猜想】
主备人:张伟浩
1.怎样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1)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迟早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代替。
(2)新的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才能确立和巩固。
(3)超越生产力发展要求,而人为建立的生产关系阻碍,甚至是破坏生产力的发展,不 可能长久保持下去。
(4)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
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
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对生产
力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答:(1)商品的二因素的内涵: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自然属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
价值:商品中凝结或物化了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价值的使用价 值就不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