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期期末复习提纲 第六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基本概念
(一)方程的变形法则
法则1:方程两边都 或 同一个数或同一个 ,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在方程7-3x=4左右两边都减去7,得到新方程:-3x+3=4-7。
在方程6x=-2x-6左右两边都加上4x,得到新方程:8x=-6。
移项: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动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注意移项要变号。
例如:(1)将方程x-5=7移项得:x=7+5 即 x=12
(2)将方程4x=3x-4移项得:4x-3x=-4即 x=-4
法则2:方程两边都除以或 同一个 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例如: (1)将方程-5x=2两边都除以-5得:x=-
3122(2)将方程 x= 两边都乘以得:x=
2339这里的变形通常称为“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注意:
(1)如遇未知数的系数为整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除以这个整数;如遇到未知数的系数为分数,“系数化为1”时,就要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2)不论上一乘以或除以数时,都要注意结果的符号。
方程的解的概念: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不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1.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 ,未知数的次
25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都含有 个未知数,并且 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一般形式为:ax+by=c(a、b、c为常数,且a、b均不为0)
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理解;“元”与“未知数”相通,几个元是指几个未知数,“次”指未知数的最高次数。 例如:方程7y-3x=4、-3a+3=4-7b、2m+3n=0、1-s+t=2s等都是二元一次方程。
而6x=-2y-6、4x+8y=-6z、
2
2m=n等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2x?3y?5?7a?3b??3?m?n?2?s?t?2例如:?、?、?、?等都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8a?2b?1m?n?13s?t??11????1?2x?3y?5?7a?3a??3???n?2而?、?、?m等都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z??8?a?2a?1??m?n?1?2x?5注意:(1)只要两个方程一共含有两个未知数,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如:、?y??8??s?2也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t??11?3.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够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即是两个方程的公共解) 注意:写二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要用“联立”符号“?”把方
??程中两个未知数的值连接起来写。
二元方程解的写法的标准形式是:?(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x?a,(其中?y?ba、b为常数)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解法 (1)代入消元法(代入法)
定义:通过“代人”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的这种解法叫做代人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步骤:①选取一个方程,将它写成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记作方程③。
②把③代人另一个方程,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人③,求出另一个未知数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2)加减消元法(加减法)
定义:通过将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这种解法叫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步骤:①把两个方程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乘以适当的倍数,使得这两个未知数的绝对值相同。
②把未知数的绝对值相同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得一元一次方程。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一个未知数的值。
④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人原方程组中系数叫简单的一个方程,求出另一个未知数值,从而得到方程组的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