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的《中医临床途径22个专业95个病种》制订
1.疾病诊断
3.15—2007)。
(ZYYXH/T3.1~
(二)诊断依据
(一)适用对象
会糖尿病分会(2007
11.1mmol/l(200mg/dl)。
中风等病症。应考虑消渴病的可能。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病(TCD编码:BNV060)。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标准住院流程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 2型糖尿病(ICD-10编码:E11.902)。
且嗜食膏粱厚味,形体肥胖,以及伴发肺痨、水肿、眩晕、胸痹、
病的主要依据。有点患者“三多“症状不明显,但在中年后发病,
空腹血糖(FPG)》7mmol/l(126mg/dl);或糖耐量试验(OGTT)
(2)西医诊断标准:《中国2型糖尿病病防治指南》参考中华医学
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糖增高表现,是诊断消渴
中服糖后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200mg/dl);或随机血糖》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
1
数。
脉弦滑。
(1)主证
证候诊断:
苔黄,脉弦数。
家中医药管理局
舌下络脉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饥,舌红,边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苔黄,脉滑数。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年)和“国
气,脘腹胀闷满,腰膝酸软,虚浮便溏,口干口苦,舌淡体胖,苔
②胃肠实热证:脘腹胀满,痞塞不适,大便秘结,口干口苦,①肝胃郁热证:脘腹痞满,胸胁胀闷,面色红赤,形体偏胖,④上热下寒证:心烦口苦,胃脘灼热,痞满不痛,或干呕呕吐,③脾虚胃热证: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
易饥多食,时时汗出,少多梦,溲赤便秘,舌红赤,少苔,脉虚细
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
或有口臭,或咽痛,或牙龈出血,口渴喜冷饮,饮水量多,多食易
腹部胀大,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小便色黄,舌质红,
‘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糖尿病)诊疗方案”。具体
肠鸣下利,手足及下肢冷甚,舌红,苔黄根部腐腻,舌下络脉瘀阻,
⑥气阴两虚证:消瘦,倦怠无力,气短懒言,易出汗,胸闷憋
⑤阴虚火旺证: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口干口渴,渴喜冷饮,
2
滑。
(2)兼证
糖尿病)诊疗方案”。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胖大,苔腐腻,脉滑。
薄白干或少苔,脉虚细无力。
重,舌体胖大,苔白厚腻,脉滑。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为主的综合治疗。
⑦阴阳两虚证:小便频数,夜尿增多,浑浊如脂如膏,甚至饮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型糖尿病)。
有瘀斑,舌下络脉青紫迂曲,苔薄白,脉弦或沉细而涩。
目浮肿,五更泄泻,舌淡体胖,苔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糖尿病中医防治指指南》(2007
年)和“国家中医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病(2型
④浊证:腹部肥胖,实验检查血脂或血尿酸升高,或伴脂肪肝,舌
满,食少纳呆,便溏或粘滞不爽,舌胖大,边有齿痕,苔腻,脉弦
③湿证:头重昏蒙,四肢沉重,遇阴雨天加重,倦怠嗜卧,脘腹胀
②痰证:嗜食肥甘,形体肥胖,呕恶眩晕,口黏痰多,食油腻则加
①瘀证:胸闷刺痛,肢体麻木或疼痛,疼痛不移,肌肤甲错。健忘
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脘腹胀满,食纳不香,阳痿,面
一溲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耳轮干枯,面色黧黑,畏寒肢冷,
心悸,心烦失眠,或中风偏瘫,或视物不清,唇舌紫暗,舌质紫暗,
3
E11.902)。
(ICD-10编码:
第一诊断的临
证候的动态变化。
1.必需的检查项目
(七)入院检查项目
(五)进入路径标准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建议标准住院日≤14天。
(5)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糖化血红蛋白、血液流变学和血脂。
(4)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抗体,GAD。
2.达到住院标准:符合《糖尿病的入院指南》者。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病(TCD编码:BNV060)和
干化学血糖快速定量。测量身高、体重、BMI、血压等指标。
糖、睡前、必要检测夜间 0时、凌晨 3时等时间点的血糖)。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口服糖耐量试验、心
2型糖尿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如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
(2)全天毛细血管血糖谱(早上空腹及三餐后 2小时或三餐前血
(1)血常规+血型,血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尿酮,尿常规,粪常规,
4
等。
(1)主证
桂、党参等。
(八)治疗方法
⑤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CT、MRI等影像学检查等。
⑥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④上热下寒证:清上温下。
③脾虚胃热证:辛开苦降。
②胃肠实热证:通腑泄热。
①肝胃郁热证:开郁清热。
石膏、粳米、甘草、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等。
疫五项、甲状腺功能、肝炎病毒系列、心脏彩超、动态心电图、
肌酶谱,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风湿常规、免
参芪麦味地黄汤加减: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熟地、山
知柏地黄丸、白虎汤加减:知母、黄柏、山萸肉、丹皮、山药、
乌梅丸加减:乌梅、黄连、黄柏、干姜、蜀椒、附子、当归、肉
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黄连、黄岑、党参、干姜、炙甘草等。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大黄、黄连、枳实、石膏、葛根、元明粉
大柴胡汤加减:柴胡、黄岑、半夏、枳实、白芍、大黄、生姜等。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