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防止失控车辆冲出路基,不至发生二次事故 C.吸收能量以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 D.警示和缓冲 E.诱导视线 【答案】BCE
【解析】护栏作用:防止失控车辆越过中央分隔带或在路侧比较危险的路段冲出路基,不致发生二次事故。同时还具有吸收能量,减轻事故车辆及人员的损伤程度以及诱导视线的作用。
【考点来源】2B315010 交通安全设施的主要构成与功能 25.关于挖孔桩基础施工安全控制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孔内挖土人员的头顶部位应设置护盖 B.所有人工挖孔桩必须采用混凝土护壁 C.起吊设备必须有限位器、防脱钩器等装置 D.人工挖孔超过10米深,应采用机械通风
E.相邻两孔中,一孔进行浇筑混凝土作业时,另一孔内不得有人员 【答案】ACDE
【解析】挖孔较深或有渗水时,必须采取护壁。 【考点来源】2B320062 陆上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26.施工总体部署是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内容有( )。 A.建立施工管理机构 B.划分施工任务 C.编制资源供应计划 D.安排施工顺序
E.制定季节性施工技术措施 【答案】ABD
【解析】施工总体部署:(1)建立施工管理机构;(2)施工任务划分;(3)施工顺序。
【考点来源】2B320012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7.隧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撤离现场的危险信号有( )。 A.监控量测数据出现突变 B.作业面围岩级别发生变化 C.掌子面有渗水 D.喷层出现异常裂缝 E.地表位移大于允许值 【答案】ADE
【解析】当发现量测数据有不正常变化或突变,洞内或地表位移大于允许位移值,洞内或地面出现裂缝以及喷层出现异常裂缝时,均应视为危险信号,人员必须立即撤离现场,经处理达到安全作业条件后方可继续施工。 【考点来源】2B320064 地下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28.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其他工程费中施工辅助费包括( )。 A.机械工具使用费 B.勘察试验费 C.工程定位复测费 D.工程点交、场地清理费 E.临时水井、水塔修建费 【答案】CD
【解析】施工辅助费包括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和和工程定位复测、工程点交、场地清理等费用。生产工具用具使用费系指施工所需不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工具、检验、试验用具等的购置、推销和维修费,以及支付给工人自备工具的补贴费。检验试验费系指施工企业对建筑材料、构件和建筑安装工程进行一般鉴定、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考点来源】2B320091 施工成本的构成 29.可用于隧道二次衬砌的施工机械设备有( )。 A.锚杆台车 B.混凝土喷射机 C.混凝土搅拌站 D.搅拌运输车 E.混凝土输送泵 【答案】CDE
【解析】二次支护衬砌机械:模板衬砌台车(混凝土搅拌站、搅拌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初次支护机械:锚杆台车、混凝土喷射机。所以本题选CDE。 【考点来源】2B320142 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组合
30.根据《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实施细则》,公路工程交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有( )。
A.通车试运营2年以上
B.施工单位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相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
C.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
D.质量监督机构按“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意见,检测意见中需整改的问题已经处理完毕 E.档案、环保等单项验收合格,土地使用手续已办理 【答案】BCD
【解析】交工验收应具备的条件:
(1)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已全部完成。各方就合同变更的内容达成书面一致意见。
(2)施工单位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相关规定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
(3)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
(4)质量监督机构按“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意见,检测意见中需整改的问题已经处理完毕。 (5)竣工文件完成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归档工作。 (6)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完成本合同段工作总结报告。 【考点来源】2B331050 公路工程验收条件与内容 (一)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其中K3+220~K3+650为高填方路堤。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为21.2m,地面以下有约6m的软土层。施工单位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路堤。高镇方路堤楼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高填方路堤横断面示意图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了周边排水沟,布设了竖向排水体,并在强夯区地表铺设了垫层。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区,面积200m2。试夯结束后在规定时间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井与试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间歇时间、夯击间距、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强夯施工工序主要包括:①夯点布设、②施工准备、③场地平整、④试夯、⑤主夯、⑥检查验收、⑦副务、⑧满夯。
事件三: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对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动态观察,即沉降观测,用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15mm控制路堤稳定性。 问题:
1.分别写出图1中标注H以及A所对应的术语名称。强夯区铺设的垫层材料采用哪种类型?试列举两种 具体材料。
2.指出事件一中存在的错误并改正。补充通过试夯还可以确定的施工参数。
3.写出事件二中强夯施工的正确工序。(写出数字编号即可)
4.补充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还必须进行的动态观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参考答案】
1.H:边坡高度;A:分级过渡台阶(护坡道)。
强夯区铺设的垫层材料:采用坚硬粗颗粒材料,例如碎石,矿渣。 【考点来源】2B311021 软土路基施工 2.①错误一:试夯区面积200㎡; 正确做法:试夯面积不应小于500㎡; 错误二: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
正确做法:处理范围应超出路堤坡脚,每边超不小于3米。同时坡脚外增加一排置换桩。
②单机夯击力,夯击遍数。
【考点来源】2B311021 软土路基施工 3.②③①④⑤⑦⑧⑥
【考点来源】2B311021 软土路基施工 4.公路施工过程中还应该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控制标准:施工期间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5mm控制路堤稳定性。 【考点来源】2B311021 软土路基施工 (二)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某拌和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了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端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施工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表2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比例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