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 高春峰 李跃华
所在单位: 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
宝应县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
《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
开题报告
宝应县射阳湖中心初级中学 高春峰 李跃华
各位领导、专家教授、老师们:
本课题于2010年11月申报批准被列为宝应县教育教学“十一五”研究课题。经过紧张的筹备,今天正式开题了。现在,我代表课题组向参与课题教师作开题报告,提请各位教师讨论,并请上级领导及专家教授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题的提出 1、课程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其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纲要》在述及“教学过程”时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不合理的、不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学方法,促进新型的师生教学关系的形成,倡导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2、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地发展,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毫无疑问地处在强势地位,教师居高临下地掌控着教学的进展与节奏。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普遍存在着“五个强调和五个忽视”,即强调教师作用,忽视学生能力
培养;强调教学的预设性,忽视教学的生成性;强调知识传授,忽视激发情感;强调解题技巧,忽视生活运用;强调学科本位,忽视课程整合。教师的中心地位被提到不适宜的程度,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起无法得到应有的体现。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成为破解这一“沉疴”的有效途径和必经之路。
3、学校发展的要求。
我校在“十五”期间,开展了《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课题地实施,从教师教学方法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一课题的着力点仍然是课堂教与学中强势的一方——教师,学生仍然作为一个因变量,学习的主体地位仍然不够突出。为了切实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这一课题就成为一个重要抓手。
同时我校创立了“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重点强调学生互动的方式研究,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有了广泛研究基础,也为学校的“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二、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从新兴的“课堂教学”内涵和外延展开,试图通过师师、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探索一条课堂教学中双边活动的新方式。通过对方式、策略和效果进行研究,试在数学新课程下让教学同行共同重视和探索数学新课堂的教学之路。
师生互动方法及其有效性,主要是指现代教学方法不同局限于传统的师→生单向活动,也不是师←→生双向活动,而是强调教学是一种师生多边活动,提倡师→生、生→师、生→生、师→师等之间的多边互动,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求教师既要发挥领导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进行综合性、批判性、探索性、创造性的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
师生互动方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没有固定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的研究应与时俱进没有止境的,师生互动方式优化的研究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尝试实践、探索总结,做终身学习的示范者和先行者。
三、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内容:
1、学生“互动”方式的研究。当学生碰到思考障碍或出现答案不一时,通过同质互动或异质互动的方式达到互相促进,达成共识,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2、“师生”互动的策略的研究。教师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因人而异,因课而异,采用相应的课堂互动策略,淡化角色,实行磋商性互动;遵循规律,形成常规性互动;建立期待,实行激励性互动。
3、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要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把握师生互动的“路径”,关注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4、激励的方式、效果及评价的研究。从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出发,在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有效激励方式,给予学生个体更多被认可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
5、迁移、提高、联动的探究。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拓展延伸知识,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变课本数学为生活数学,变理念数学为人文数学,变单科数学为综合数学。
研究重点:
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出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教学标准与基本规律。
2、通过了解当前我校初中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改进课堂师生互动方式,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
3、构建初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培养适合新课堂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能力。
五、 课题研究的价值
⑴ 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本课题组开展中学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研究,具有更现实的实践指导价值。
⑵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健康发展。改变传统教学的弊端,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建立一套能够真正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地发展的评价体系显得越发重要。从生命意义的高度看,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研究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⑶ 社会对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视程度空前凸显,教师专业发展的呼声日渐高涨,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建立多元的发展性评价体系的研究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健康发展。
(4)有效互动的研究:我们要求教师重点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以及课堂的动态生成,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其中,师生互动建立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基础上,生生互动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①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②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自主研究的能力。③它有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能。④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
学习数学不要让学生觉得毫无用处,要学以致用,要让数学为社会服务、为实践服务。让学生在实际生活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好处,自觉的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困难。数学研究性学习中师生互动的教学研究力图达到这样的目的以满足社会的新需要。
新课程的实施和后面“三学一练”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来,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就本校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我们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也发生明显变化,开始重视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单一、守旧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师生互动方式及有效教学的学习方式,学习的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很好发挥。数学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也比过去更为密切,变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