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7 17:26:5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6.3 预防措施

(1)钢筋笼上每隔2-2.5m增设一道加劲箍筋,在吊点位置应设置加强筋。在加强筋上加做十字交叉钢筋来提高加强筋的刚度,以增强抗变形能力,在钢筋笼入井时,再将十字交叉筋割除。

(2)钢筋笼尽量采用一次整体入孔,若钢筋笼较长不能一次整体入孔时,也尽量少分段,以减少入孔时间;分段的钢筋笼也要设临时固定杆,并备足焊接设备,尽量缩短焊接时间;两钢筋笼对接时,上下节中心线保持一致。若能整体入孔时,应在钢筋笼内侧设置临时固定杆整体入孔,入孔后再拆除临时固定杆件。

(3)吊点位置应选好,钢筋笼较短时可采用一个吊点,较长时可采用二个吊点。 2.6.4 处理措施

(1)若钢筋笼发生严重扭曲变形时,则必须将钢筋笼拆开重新制作。 2.7 钢筋骨架就位后,如何将钢筋骨架固定,使其不下沉,不偏位?

2.7.1 质量问题及现象

(1)钢筋笼就位后突然下沉;钢筋笼中心偏位。 2.7.2 原因分析

(1)钢筋笼固定不牢固或固定措施不得当。

(2)测量定位出现误差或在灌注砼过程中,导管碰撞钢筋笼。 (3)在施工过程中,桩位控制点未采取保护措施,出现人为移动。 2.7.3 预防措施

(1)在钢筋笼定位后,将钢筋笼牢固固定在位于护筒之上的垫木上。垫木应该用20cm×20cm×300~400cm长方木根。

(2)护筒周围的回填土要夯实,防止护筒移位。

(3)测量定位要准确,要用控制桩进行复测核,复核无误后方可进行水下砼灌注。 2.7.4 处理措施

(1)对于下沉或偏心的钢筋笼,在浇筑砼前或未浇筑至钢筋笼时,可用吊车将其吊起进行复位。

2.8如何保证钢筋笼上浮?

2.8.1 质量问题及现象 (1)在灌注砼地钢筋笼上浮。 (2)在提升导管时,钢筋笼上浮。 2.8.2 原因分析

(1)当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砼将钢筋笼托起;或提升导管速度过快,带动砼上升,导致钢筋笼上浮。

(2)在提升导管时,导管挂在钢筋笼上,钢筋笼随同导管一同上升。

第5页(共9页)

2.8.3 预防措施

(1)当所灌注的砼接近钢筋笼时,要适当放慢砼的灌注速度,待导管底口提高至钢筋笼内至少2m以上时方可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2)在安放导管时,应使导管的中心与钻孔中心尽量重合,导管接头处应做好防挂措施,以防止提升导管时挂住钢筋笼,造成钢筋笼上浮。

2.8.4 处理措施

(1)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2)发现钢筋笼有上浮迹象时,可适当加压,以防止继续上浮。 2.9灌注水下砼时如何防止断桩?

2.9.1 质量问题及现象

(1)在灌注砼过程中,由于导管拔脱,泥浆进入导管内,致使孔内泥浆豁然迅速下降。 (2)由于导管接头处密封不好,致使泥浆进入导管,若继续灌注,则会在砼中出现泥浆夹层。

(3)由于导管埋置过深 当砼堵塞导管时处理时间过长 或灌注时间较长使先期灌注的砼凝固,导致导管不能提起。

(4)在无破损检测中,桩的某一部位存在夹泥层。 2.9.2 原因分析

(1)砼坍落度小 离析或石料粒径较小,在砼灌注过程中堵塞导管,且在砼初凝前未能疏通好,不得不提起导管时,从而形成断桩。

(2)由于计算错误致使导管底口距孔底距离较大,致使首批灌注的砼不能埋住导管,从而形成断桩。

(3)在导管提拔时,由于测量或计算错误,或盲目提拔导管使导管提拔过量,从而使导管底口拔出砼面,或使导管口处于泥浆层或泥浆与砼的混合层中,形成断桩。

(4)在提拔导管时,钢筋笼卡住导管,在砼初凝前无法提起,造成砼灌注中断,形成断桩。

(5)导管接口渗漏致使泥浆进入导管内,在砼内形成夹层,造成断桩。 (6)导管埋置深度过深,无法提起导管或将导管拔断,造成断桩。

(7)由于其他意外原因造成砼不能连续灌注,中断时间超过砼初凝时间,致使导管无法提升,形成断桩。

2.9.3 预防措施

(1)导管使用前,要对导管进行检漏和抗拉力试验,以防导管渗漏。每节导管组装编号,导管安装完毕后要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导管的直径应根据桩径和石料的最大粒径确定,尽量采用大直径导管。

(2)下导管时,其底口距孔底的距离不大于40-50cm,同时要能保证首批砼灌注后能

第6页(共9页)

埋住导管至少1m。在随后的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一般控制在2-4m范围内。

(3)砼的坍落度要控制在18-22cm 要求和易性好。若灌注时间较长时,可在砼中加入缓凝剂,以防止先期灌注砼初凝,堵塞导管。

(4)在钢筋笼制作时,一般要采用对焊,以保证焊口平顺。当采用搭接焊时,要保证焊缝不要在钢筋内形成错台,以防钢筋笼卡住导管。

(5)在提升导管时要通过测量砼的灌注深度及已拆下导管长度,认真计算提拔导管的长度,严禁不经测量和计算而盲目提拔导管,一般情况下一次只能拆除卸一节导管。

(6)关键设备要有备用,材料要准备充足,以保证砼能够连续灌注。

(7)当砼堵塞导管时,可采用拔插抖动导管,当所堵塞的导管长度较短时,也可用型钢插入导管内进行冲击来疏通导管,也可在导管上固定附着式振捣器进行振动来疏通导管内的砼。

(8)当钢筋笼卡住导管后,可设法转动导管,使之脱离钢筋笼。 2.10如何保证桩柱接头质量?凿桩头应注意哪些问题?

2.10.1 质量问题及现象

(1)破桩头时间过早,砼受到扰动后影响强度的形成或使桩头砼产生裂缝。 (2)把桩头凿除盆状,接桩前不易清除污染物,影响接桩质量。

(3)擅自采用爆破法破桩头,且剂量控制不准,造成对桩头爆破过度,致使桩身上部出现碎裂。

2.10.2 原因分析

(1)在砼强度未形成或未达到一定强度(70%)就进行凿除时,会对砼产生扰动,破坏砼强度形成,或使砼内部产生细小裂纹。

(2)对设计桩顶的标高计算或测量不准,导致灌注砼提前结束,致使桩头标高低于设计标高。

(3)在灌注水下砼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超灌 超灌高度不足或无法进行超灌。 (4)泥浆稠度大且回淤厚度大,造成砼与泥浆的混合层较厚。 (5)清孔不彻底或回淤测量有误。

(6)灌注砼完成后,立即掏浆至桩顶设计标高,可能使泥浆掺入砼内,同时减少了对桩头砼的压力,致使砼的强度有所下降。

2.10.3 预防措施

(1)当砼灌至距桩头较近时,要提高漏斗口至少高出桩顶4m,也可搭一3m高的平台,在平台上进行灌注砼,以便砼在压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泥浆顶起。

(2)灌注砼时应比桩顶设计标高至少超灌80cm,以保证桩顶处砼在超灌部分自重作用下的密实,同时保证桩头处的砼中不含泥浆。

(3)在砼灌注后必须达到一定强度(要求70%以上,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一般龄

第7页(共9页)

期达到7d即可,气温较低时必须延长龄期)时才能丰破除桩头。严禁砼灌注完毕后随即进行掏浆或超灌部分,等砼终凝后才能处理超灌部分,但要留20cm接桩前才凿掉。

(4)凿桩头时当凿至距设计位置10cm左右时,应注意先对设计桩头标高处的四周进行凿除,然后再凿除中间部分,桩头破除后形状应呈平面或桩中略有凸起,以利接柱或浇筑系梁砼前冲洗桩头。

(5)严禁使用爆破法进行破桩头。 2.10.4 处理措施

(1)若因意外原因,在凿除桩头后砼中仍含有泥浆,则应继续向下凿除,直致砼中无泥浆且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时为止。此时可支模板浇注砼,深度较大时,需先行接柱,若深度较浅时可在浇筑承台(系梁)砼时同时浇筑。 2.11 钻孔桩发生中心偏位后如何处理?

2.11.1 质量问题及现象

(1)破除桩头后,经测量放样检查钻孔桩中心与设计要求存在偏差。 2.11.2 原因分析 (1)桩位定位存在误差。

(2)护筒的形状不符合要求或埋设时出现偏差。 (3)钢筋笼定位不准确。 2.11.3 预防措施

(1)在桩位定位时要认真复核,做好骑马式控制桩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能够准确确定钻头中心及对钢筋笼进行准确定位。

(2)护筒的形状要符合要求,埋设时其四周的回填要密实,防止在钻进过程中发生移动。

(3)钢筋笼定位准确,固定要牢固,经复核无误后方可灌注砼。 2.12 如何保证挖孔桩砼的灌注质量?

2.12.1 质量问题及现象 (1)砼出现离析;砼强度不足。 2.12.2 原因分析

(1)砼原材料及配合比有问题,或搅拌时间不足。

(2)灌注砼时未用串筒,或串筒口距砼面的距离过大,有时在孔口将砼直接倒入孔中,造成砂浆和骨料离析。

(3)在孔内有水时,未抽干水就灌注砼。应该采用水下灌注砼时而采用了干浇法施工,造成桩身砼严重离析。

(4)灌注砼时未能将护壁的漏水堵住,致使砼表面积水较多,而未清除积水就继续灌注砼,或采用水桶排水,结果连同水泥浆一同排出,造成砼胶结不良。

第8页(共9页)

(5)局部需排水挖孔时,在灌注某一桩身砼的同时或砼未初凝前,附近的桩孔挖孔工作未停止,继续挖孔抽水,且抽水量较大,结果地下水流将该孔桩身砼中水泥浆带走,严重昌砼呈散粒状态,只见石料不见水泥浆。

2.12.3 预防措施

(1)必须使用合格的原材料,砼的配合比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配制或进行抗压试验,以保证砼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2)采用干浇法施工时,必须使用串筒,且串筒口距砼面的距离小于2m。

(3)当孔内水位的上升速度超过1.5m/min时,可采用水下砼灌注法进行桩身砼的灌注。

(4)当采用降水挖孔时,在灌注砼时或砼未初凝前,附近的挖孔施工应停止。 (5)若桩身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进行补桩。

参考文献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204-2002) 《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22/46-2004) 《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22/45-2004) 《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第9页(共9页)

桥梁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预防、处理措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bk1f3r4oc175lm25rp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