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摘 要:新农村建设不是简单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大众传媒对于传播农业科技知识、促进农村综合文化信息服务至关重要。文章从宏观角度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农村大众传媒的发展基本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发展新农村大众传媒事业的基本思路与策略。
关键词:大众传媒;新农村建设;发展现状;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飞速发展,农民生活状况极大改善,农民的生活内容日益丰富。在这一历史巨变的过程中,大众传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电视为主体的大众传媒正逐渐改变着农村的消费观念、婚姻观念、价值判断,使他们的生活日益接近城市文明。更重要的是随着农村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手机、互联网作为新型大众传播媒体正在飞速发展,给农村居民、尤其是青年群体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模式带来巨大改变。更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10月18日,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国在实现“十二五”时期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因此,全面分析和掌握我国农村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与问题,研究和探索农村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模式,促进以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报刊杂志为主体的农村大众传播媒介体系快速发展,探讨如何构建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大众传播媒介体系,对于建立稳定的乡村结构,解决农民身份与心理转变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目标、尤其是新农村文化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大众传媒在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
新农村建设不能仅仅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应该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但我国现有传媒资源在城乡分布极不均衡,大量媒体资源优化集中于城市,农民无法共享我国发达的传媒资源,农村传媒市场相对城市而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一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中的生产力发展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也阻碍了新形势下农村文化大发展的实施与推进。只有把大众传媒以合理正确的方法引向农村,才能促进农民观念现代化,实现农民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为农村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长足的动力,真正建设好新农村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贯彻党中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
从媒体类型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可以从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报刊杂志五大层面进行总结分析。
1.1 广播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