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有感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3—1852年间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该书现在已成为共产主义理论的经典著作。书中,以唯物主义观点批判了黑格尔体系的唯心主义理论并阐述了共产主义理论。
下面,我将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的看法。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导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事实证明,这一原理是正确的,是伟大的。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舞台上,该原理绽放了耀眼的光芒,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其的正确性。同时,马克思又用它来指导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为它的历史理论提供了科学证明。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无数次实践来检验并丰富它,使之日趋完善。也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第一卷第一章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文中从历史等方面着手为大家阐述了什么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而人类的存在将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得这两个方面相互制约,相互限制。书中具体讲了人类史,而自然史没有太过深入,“在任何时候意识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意识形态,只不过是人类史的一个方面。
随后介绍了德国哲学,有人说,“德国哲学从天上降到地上”意思是说,德国哲学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而不是以从事实际劳动的人为出发点。可见,德国哲学是唯心主义。而马克思,恩格斯强烈的抨击这种错误的唯心史观。他们认为德国的哲学家没有一个想到要提出德国哲学和德国现实之间联系的问题,关于他们所做的批判和他们自身物质环境之间的问题。
而说到德国传统思辨哲学,不得不提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因为他们都是唯心史观的突出代表。黑格尔思想体系可分为两派。老年黑格尔派认为,任何事物只要把它归入黑格尔的某种逻辑范畴,就都可以被理解。而青年黑格尔派则认为观念、思想、概念,即被他们变成某种独立意识的一切产物,是人们的真正枷锁。可见黑格尔派的思维是狭隘的。费尔巴哈的观点是:人们是相互需要的,并且过去一直是相互需要的。他希望加强对这一事实的理解。费尔巴哈承认现存的东西又想了解现存的东西,但可惜最终没能了解。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一方面局限于对这一世界单纯的直观,另一方面有局限于对这一世界单纯的感觉。他认为“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是哲学的最高对象,新哲学的任务就是要认识人及其本质。 人的实在只是以他的对象的实在为依据,“人没有对象就不存在”,人是从对象认识自己的本质的,对象的多样性决定人的本质的
多样性。这是费尔巴哈理解人及其本质的出发点和原则。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到,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实施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现存的东西。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由于费尔巴哈没有对人的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以上便是我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的一些认识。总的来说第一卷第一章就是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以及德国传统思辩哲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彻底批判以往一切错误的唯心史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