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3:37: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教材分析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苏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1专题 “我有一个梦想”第一板块“英名与事业”的一篇讲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词,同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议论文。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悼词、演讲辞的特点;

2.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期中蕴含的感情,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段筛选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学习马克思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伟大精神。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议论、抒情相结合,议论中饱含着强烈的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段筛选信息。 ◆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作者马克思的资料。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二战中牺牲的一位战士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写下:对于世界,你只是一个人;对于我,你却是全世界。

一个人的离去,也许只是一个生命个体的消逝,也许是一个感情世界的倒塌。可有的人的离去却是一片人类历史的空白,他就是马克思。今天我们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走进马克思的人生世界!感受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板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二、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体会本文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及文中蕴含的感情; (2)了解马克思的卓越贡献并感受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三、文本研习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从这个标题中的“墓前”和“讲话”,我们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文章?

明确: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讲辞。

2.所谓悼词,就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话。 文章那些段落体现了这一特点说说? 明确:第1段, 生读 并概括内容感情 交代马克思的逝世 (沉痛悼念) 第9段 ,颂扬马克思品质的崇高。 (崇高敬意) 那么主体部分2-7段体现演讲辞特点 伟大贡献 (热情歌颂) 3.分析课文第二部分,明确段落间、层次间及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1)请学生找出统领全文总纲的句子: (论点)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恩格斯表明马克思的贡献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第2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起,是概括的说明,即“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其中,第一个“对于”,突出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

◆ 教学过程 用,领起下文第7段;第二个“对于”,则突出了马克思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成就,领起课文第3、4、5段。

(2)分析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两方面的贡献: (论据) 理论贡献:

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

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发现。 革命实践: 1.编报著书; 2.创立第一国际.

论证方法:类比达尔文 举例说明贡献,豁然开朗与黑暗中摸索对比说明剩余价值的发现

(3)除此之外,文章语言方面还有什么特点?

承递性语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

“不仅如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正因为这样……”过渡性段落:第2段,第6段 总括性段落:第5段,第8段

A.第4段中“不仅如此”的“此”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代关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不仅如此”的“此”即指代“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讲解:由发现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又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即剩余价值学说,使文章内容又推进一层。

B.第5段中“一生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的是哪两个发现?

明确指代关系,理清文章层次结构。“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指代的是“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发现。

讲解:“不仅如此”是由一般向特殊的过渡和深入。由“两个发现”过渡到“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由“点”到“面”的概括。表明了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其研究领域之广(“每一个领域”),钻研之深(“不是肤浅地研究”),价值之大(“都有独到的发现”)。 C.第7段说“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语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借助承递性的语句,把握文章结构。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

讲解:“承上”是说,由于马克思不是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史上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

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著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4)小结: 本文在论述上逻辑非常严密。本文的论述中心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而主要是通过“思想家”和“革命家”两个方面来论述的。前者表现在创建无产阶级理论,后者表现在参加伟大的革命实践,而这两个重点,又是紧扣第一部分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中的两个“对于”来阐发的。 同时,各个部分、各个段落也紧密联系。就全文来说,有的地方用了过渡段(2自然段),就段与段来说,都用了总括上文,?引起下文的承递性语句。段落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内容重点突出,层次井然。 板书:结构严谨 四、拓展延伸-----遥远的思念

从马克思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1.课文中体现出马克思的精神有思考一切,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等等。对于今天的中学生来讲,特别应该学习马克思志向高远的精神:

2.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高度统一。“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3. 思考一切。”这是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和女儿的一次对话。这充分反映了作为思想家、科学家和革命家的马克思一贯的性格,那就是“独立思考”。这种独立思考精神,是马克思伟大创造精神的起点,也是我们今天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可贵品质。

4.走进马克思心灵就是对马克思最好的悼念!他的伟大是跨越时空的美丽!在我们心中,马克思的形象越来越清晰,请大家四人一个小组思考交流一下,你心目中的马克思是怎样一个人,另外,如果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他,你会把他比喻成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屏幕显示烛光,“遥远的思念”的乐曲轻轻响起) ⑴他像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马克思就像蜡烛一样,驱走了黑暗,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⑵他像苍鹰,孤独地在蔚蓝的天宇飞翔,愈飞愈高 ⑶我觉得马克思像高山,伟岸,崇高!

⑷我觉得他不像蜡烛,因为蜡烛的光亮终会熄灭,他应该像太阳,光热无比。 他的光辉犹如太阳,万丈光芒,永远普照人间

⑸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是落红,是那飘落的花朵 ⑹我觉得他是白杨,扎根于土地,但挺拔向上,坚贞不屈

【教学设计】《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苏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bq1y0d33b62h6002tw881m9s40mcz00jv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