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演唱形式;编配打击乐;伴舞;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现在新教材都很注重合唱教学,这既是个重点也是个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切不可加快速度,要循序渐进,最好之前要做些音程的练习,特别是相近的几个音。
第二节
教学内容:《春雨蒙蒙地下》 教学重点: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音乐知识:切分音
.
.
教学过程: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设问: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设问: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1)教师范唱曲调。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
图式划拍,弄清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
.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
调,教师有重点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设问: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
是怎样理解的?(借
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使歌曲的表
现更有声、有景、
有情。
二、音乐知识:切分音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这首歌曲的难点地方是弱拍和切分节奏的演唱,而且这首歌曲要有强弱对比,所以在指导学生演唱时,既要很好的解决难点,又要教会学生有感情有强弱的去歌唱。
.
.
第三节
教学内容:聆听《春水》
教学重点:领会音乐作品中的“春水” 教学难点:按节奏谱给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一、聆听音乐
1、自然现象的变化导入。
设问:春水从何处来?冬去春来,大地回春,冰雪融化,形成春水。春水又怎样活动,他们去向哪里?请听音乐。
2.欣赏童声合唱《春水》。 设问:
(1)歌曲创设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合唱有几个声部?表现出怎样的情绪? (3)春水像不像活泼、顽皮的孩子?
3.再听《春水》,边听边跟着歌声朗读歌词,并在教材的歌词上划上小节线(如一次不成,可多听几遍)。
二、儿歌与打击乐。
1、按教材上标出的节奏,练习徒手拍击。
2、可以两人一组练习,即一人朗读一人拍击。也可以小组与小组练习,最佳方案是个人边朗读边拍击。
3、注意速度能与歌曲一样。
4、学生为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录音,准确地为歌曲伴奏(按教材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