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物态变化说课稿7.10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5:37:2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物态变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赵洪晶,来自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四中。 很荣幸地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研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学三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解读。

第一方面说教材

(一)编写体例及目的

章首语和插图——教材的每章都用章首图和文字引导把学生带入美妙的物理世界;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素养;小资料——充实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生活,从物理走向生活;想想做做 、想想议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科学世界 、STS——延伸课堂知识,开拓视野,了解前沿科技;动手动脑学物理——通过课后练习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巩固课堂知识点;学到了什么——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便于学生进行系统复习。 (二)内容结构

本单元包括四节内容,分为两部分,温度和物态变化,其中温度学习了温度的定义、单位及温度计的原理、种类和使用方法。在知识结构的安排上,本章首先介绍了温度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作为热学的基本测量工具,温度计在本章的各个实验中是不可或缺的。物态变化讲解固、液、气物质三态之间的转化。通过本章的学习知道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的变化过程及过程中吸热、放热的基本特点。本章教材的知识内容涉及大量的物理实验,这些实验大多以科学探究的形式呈现,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思考和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特别是认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编写意图:尊重知识之间的逻辑,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的学习;例如第一节温度;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例如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精选材料,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例如科学世界 、STS;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几乎每一节都有实验。 (三)立体整合

这章内容与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六章热和能构成了比较完整的初中热学体系。物态变化主要介绍热学中的宏观现象及相关应用;热和能主要介绍热学中的微观现象及相关应用;它们是相互依靠,相互支持,相辅相成的。

第二方面说目标 (一) 课程目标:

《物理课程标准》对本章的要求是: 知识与技能

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过程与方法

1、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2、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2、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本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温度的概念,及摄氏温度单位是如何规定的,了解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区别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并了解它们之间可以转化的。 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汽化和液化,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区别沸腾和蒸发,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5、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实验,经历实验观察过程,总结出温度计使用方法, 交流体温计使用方法。

2、经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过程,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环节,将收集的数据用画图像法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3、经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全过程,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收集的实验数据绘制图像。

4、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通过水循环交流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能够准确的辨别六种物态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正确使用仪器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 。 2、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体会探究方法。 能将熔化凝固知识与生活自然联系起来,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分工协作,充分交流合作学习的好处。在探究过程中增强探究欲望,感受学习物理知识有趣性。 4、通过“STS”,交流水循环、水资源利用,有关心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

根据课标和学情本章重、难点:

重点:经历实验观察过程,总结出温度计使用方法;知道熔化曲线和

凝固曲线的含义,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能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经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过程,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各环节,将收集的数据用画图像法进行处理,分析得出结论;经历“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全过程,能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能用收集的实验数据绘制图像;通过水循环交流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能够准确的辨别六种物态变化。

第三方面说教学

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程资源开发三方面进行:

本单元课时分配: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和第三节2课时第四节1课时,本章教学思路:本章主要学习温度、物质的三态,以及三种物态之间的变化过程。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温度,通过实验让学生会正确使用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晶体熔化凝固的规律,观察水沸腾时的温度及特征,联系生活会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温度的教学目标:

1.知道温度及摄氏温度的规定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及工作原理. 3.了解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4.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实验,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体会观察和测量的意义.

达成策略:两名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对同一杯水产生不同的感觉,要知道准确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学生亲自动手完成想想做做,观察液柱变化,思考温度计原理——1、观察课桌上温度计的刻度值、引导学生观察结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2、重点讲解温度的定标及摄氏温度的读写——运用比较和同中求异的方法,重点介绍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构造及测温围),使用前,引导学生观察量程、分度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完成对凉水、温水、自己体温的估计和测量

教学小结

从感觉不可靠——温度计原理——摄氏温度规定——让学生自己动手使用温度计,在使用的过程中总结注意事项,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这样不仅回答了为什么要使用温度计、温度计怎样制作和怎样使用温度计等问题,而且还展现了物理知识之间的逻辑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能。

熔化和凝固的教学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图像在探究物理规律中的作用。

3.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达成策略:以冰可以化成水可以变成水蒸气为例,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三种状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用大量图片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 介绍实验装置,强调安全使用酒精灯教学时将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地将两者进行比较,容易发现差异,降低理解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海波和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状态的变化。在描点连线时,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学生绘制图像后,老师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分析图像,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物理问题,得出结论——由实验结论引入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所以在讲解这里时,用巧克力和冰块——举例生活中的晶体和非晶体——学生根据海波和蜡的熔化图像推测凝固图像,老师播放视频,验证猜想,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教学小结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学生在初中物理课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要通过这个实验全面的认识科学探究,并对科学探究各个要素的内容有所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对于学生很难体会,用冰块和巧克力,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固液共存和逐渐变软的感觉,这样也让学生感到物理的趣味性。对于图像的理解也就容易接受了。

汽化和液化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汽化和液化.

2.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了解沸点的概念。用图像描述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情况,知道沸腾图像的物理含义。 3.能区别沸腾和蒸发。

达成策略:有趣的实验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把汽化和液化概念形象的向学生呈现出来——通过视频向学生播放水“开”时的场景——明确实验目的: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介绍实验装置——学生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认真观察水沸腾前的温度和气泡特征;小组合作,共同努力,完成沸腾实验,及时记录数据和观察沸腾时温度和气泡的变化——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应用知识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品质——从生活中的蒸发入手,讲解蒸发,用演示实验和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完成表格——由自然现象引入液化——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更好理解液化——联系生活,思考液化;阅读教材找出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教学小结

学生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有较大的自由度,所以在本实验中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论证,通过动手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在讲蒸发和液化时安排了大量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由于与生活联系紧密,能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分析和思考这些现象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而且还获得了在不同自然现象中居然蕴含着相同的物理规律的认识体验。

升华和凝华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碘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是可以直接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了解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的现象。

达成策略: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分析实验得到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用大量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根据结果,分析物态变化过程,对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能力的训练。同时还要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教学小结

升华和凝华现象虽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所以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碘升华、凝华实验明显,便于观察。通过水循环和STS有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进行讨论,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评价

各知识点在中考中的分布——14、13、15年天津中考题——知识技能主要是书面形式,过程与方法观察课堂表现,小组评比,科学素养主要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关注社会,节约用水、爱护环境。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图书馆,增加知识面,扩充课外阅读;充分利

用实验室,开发实验器材;利用网络资源,完成手抄报,观看人工降雨等视频。

最后,我想用卢梭的名言结束本次说课。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当我们真正地把教学看作自己的事业,“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时,学生自然就会爱上我们的学科。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搜索更多关于: 物态变化说课稿7.10 的文档
物态变化说课稿7.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bv6q22ail5uqa87qzsz8c83h0epna0167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