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构成物体的6种材料的可观察到的特征,能识别材料。 2.了解自然界中有多种不同类别的材料。
3.认识到某些物品是由一种或以上材料组成的,一种材料可以做成多种物品.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和识别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认识到某些物品是由一种或以上材料组成的,一种材料可以做成多种物品. 教学准备
PPT课件、每人一张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猜谜引入:小平板儿,四条腿儿,休息会儿,靠着背儿(谜底:凳子)
同学们坐着的凳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凳子是用木头做的,我们就说木头是制作这个凳子的材料,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材料”。
2、同学们,今天能来和你们一块儿学习,我非常高兴,特意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件衣服,漂亮吗?那这件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布、线、塑料、金属、颜料)谁能用准确又完整的语言说说这件衣服用到了哪些材料?这位同学说的准确又清楚,我们大家都听明白了吧!原来这件衣服用到了这么多种材料呀!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物品,也有许许多多的材料。 提示课题。(课件展示:我们周围的材料)
你还知道哪些材料?什么物品用到了这种材料? 请同学们说出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六种材料。
我把同学们说的材料也记录了下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板书:
常用的材料:
塑料、纸、玻璃、木头、纤维(布、线、丝绸等)、金属(包括铁、铝、铜、不锈钢等)、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活动一
调查我们身上的物品(师生共同完成)
启发思考:观察我们身上的物体,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表一:我们身上的物品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衣服 钥匙 拉链 红领巾 扣子 发夹 活动二 1. 启发思考: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每人先独立完成表格。
2. 提示: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来做一下记号
活动三:观察教室。
在我们的教室中又有哪些物品,分别由什么材料制作而成? 交流与统计
1.启发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调查了多少种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哪些材料使用得最多?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2.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3.师小结。经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的,也就是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主要特点。 四、拓展升华
一、纸杯问题
1、出示纸杯,这是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它只用到了纸一种材料吗?用手摸一摸,动脑想一想,纸杯还用到了什么材料呢?你想不想知道?PPT展示
二、调查家里的物品,他们是有哪些材料做成的? 附1: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材料
木头 金属(包括铁、铝、铜、不锈钢等) 纸 塑料
玻璃 纤维 (布、线、丝绸等)
观察并记录制作周围物品的材料,请在想要材料下打“√”。
使用的材料 物品名称 塑料 书 包 里 的 物 品 教 室 里 的 物 品 合计
通过统计, 、 、 是我们身边使用最广泛的三种材料。
纸 纤维 金属 木材 玻璃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重点在于初步的了解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找出生活中常用的六种材料。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都是从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物体是非常具体的,有形状、大小、气味、颜色等可以直接凭感官体验的特征,而物质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研究的是其很本质的东西,如各种单质与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必须在中学的化学课中才学习,故小学生很难把握物质的真正含义。材料可以作为这二者的中介,它比物体抽象,比物质具体,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概念,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东西,如木材、玻璃、塑料、金属等。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略有重复,再教学开始时应当尽量精简。 2、科学教学重点位于探究,本节课的教学中缺乏小组的探究学习。 3、时间安排并不充分,对于活动二和活动三可以并入同一次实验探究活动中,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似的活动更加紧凑。
总的来说,本节课完成了基本的学习任务,但对于本节课而言还有许多需要修改的地方,还需继续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