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春天积雪消融,但气温很低,这是由于积雪液化放热的结果 【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凝华. 【解答】解:
A、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故A错误;
B、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的温度较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为液态小水滴附着在镜片上,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夏季雪糕周围的“白气”和开水上方的“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的液化现象,属于同一种物态变化,故C正确;
D、春天积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物态变化的定义来判断.
4.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使用它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选项中四幅图中和这种手电筒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电磁感应.
【分析】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在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称为电磁感应;据题目中的各个选项逐个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解:如图所示是一种环保型手电筒,使用它时只要将它来回摇晃,就能使灯泡发光,能产生电,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工作的;故:
.
.
A、该装置横纵没有电源,所以金属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应运动,电路中就会产生电流,故是电磁感应现象原理,故符合题意;
B、该装置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与手电筒工作原理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C、该装置是电动机原理实验,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与手电筒工作原理不同,故不符合题意;
D、此图是电磁铁,即说明了电流具有磁效应,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1)此题考查了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
(2)认真审题,将题目中的图中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利用吸管可以完成很多有趣的实验.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利用吸管的B端更容易插入饮料的外包装,说明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B.
吸管插入水中后,手指按压吸管的上端竖直拉起来后,有一段水柱保留了下来.说明这段水柱所产生的压强等于外界的大气压强
C.
将吸管插入水中后,对着吸管口吹气,有水雾喷出.说明吸管口空气流动的加快,压强较大
.
.
D.
手将吸管掰弯后吸管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吸管在掰弯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
【考点】增大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势能的影响因素.
【分析】(1)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
(2)当用手指堵住上端开口时,上端不再与大气相通,下端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水不会从下端流出.
(3)流体的压强跟流速有关,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4)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具有弹性势能.
【解答】解:A、由图可知,吸管的B端与A端相比,面积较小,可以说明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从而更容易插入饮料的外包装,不能说明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A错误;
B、吸管插入水中后,手指按压吸管的上端竖直拉起来后,有一段水柱保留了下来.说明这段水柱所产生的压强小于外界的大气压强.故B错误;
C、将吸管插入水中后,对着吸管口吹气,有水雾喷出.说明吸管口空气流动的加快,压强较小.故C错误;
D、手将吸管掰弯后吸管还能恢复原来的形状,吸管在掰弯时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中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都是与力学有关的重要小实验,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观察和积累,并能将知识与实验现象相结合.
6.规格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游码在标尺的最左端),如图所示.则( )
.
.
A.甲中液体质量更大 B.乙中液体密度更大
C.乙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更小 D.甲容器对托盘的压强更大
【考点】天平的使用;密度的大小比较;压强大小比较.
【分析】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由图可知液体的体积不同,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根据密度公式和压强公式分析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规格相同的瓶装了不同的液体,放在横梁已平衡的天平上,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由ρ=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A错误,B正确.
(2)天平平衡,说明液体的质量相等,由G=mg可知其重力相同,因为是圆柱形容器,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由p=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同,故C错误; (3)静止在水平面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由p=可知,两容器对托盘的压强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道好题.
7.如图所示,小丽和小明相距2m,通过同一块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观看对方,小明刚好通过透镜能看到小丽眼睛正立的像,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时小丽的眼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B.若图片中小丽的手将透镜水平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小明看到正立的像有可能变大 C.小丽从透镜中看不到小明的像 D.小丽从透镜中看到小明倒立缩小的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