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花钟
概述: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本质——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升华了人类的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字。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仿写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自然的能力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仿写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生在研读中,研究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也就是组成花钟的原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课堂上能自觉学习,有较好的学习习惯。
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能够轻松完成基于课文的学习任务。
能独立思考问题,能运用个性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已建立起较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也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年级阶段,虽说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识记生字、书写生字)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能通过自己的阅读读懂花开的时间、顺序以及原因,但对事物的认识还不能科学客观地去评价,花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又非常喜欢的植物,但是学生们仅仅是喜欢看、喜欢养,很少甚至于没有学生去真正地观察过花,观察过花的开放时间,缺乏有关花儿开放原因的常识。团场学生家庭中只有少数有电脑,课前查阅资料也困难。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多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以求达到更为直观形象的效果。本班大部分
学生喜欢阅读,乐于表达,但在阅读中缺少方法,表达的单调、枯燥,对于描写花开的词语的句式需要老师的指导才能理解和运用。 教学策略: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本教材、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时钟 ①认识它吗?
②谁来说说它的作用?――可以告诉我们准确的时间 2、出示花钟(课件) ① 你发现了什么?
②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 板书 13、花钟 ③为什么叫它花钟? ④读题
3、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二、自学生字,质疑问难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己读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划出生字词语、交流识记方法。
3、反馈交流自学情况(重点解决读音) 重点指导“燥、雅、暮” 三、指导写字
1.指名认读生字、集体读、引导学生说出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嫩”、“醒” 3.生字检查 四、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教材《有趣的花时钟》 《牵牛花》 《让昙花在白天开放》 《睡莲》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儿歌。
2、上节课我们知道植物学家有意用花做成了花种,(课件出示;各种花钟图片)那么花钟上都有哪些花呢?让我们一同再次走进课文去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