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 【答案】B
【解析】本题以汉服文化为背景材料,注意关键词“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所以,②④的说法是正确的,①在材料中未能体现出来,③也未能在材料中体现出来。故本题选B。
6.(2016·浙江高考真题)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传媒的现代化对文化进步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故④错误;某县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②③正确。故选C。
7.(2015·山东高考真题)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答案】A
【解析】A: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这说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同时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A适合题意。BD:这两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D。C:材料体现了文化具有区域性,但不涉及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C排除。故本题选A。
8.(2014·安徽高考真题)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这说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A.①② 【答案】C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①表述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排除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说明这种改变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过程,②应选。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百姓生活“更幸福更有尊严”说明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应选。④表述错误,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并不是所有文化都能促进社会发展,排除④。故选C。
9.(2013·江苏高考真题)某著名大学校长认为,一所大学所能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是因为
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答案】D
【解析】A: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说法错误。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与题干不符,B不符合题意。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不符合题意。D: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 心灵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将影响到对他的发展,所以大学要高度重视,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0.(2016·浙江高考真题)(题文)一些地方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在这个过程中,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人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②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一些地方通过让孩子们诵读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编的传统家训家规,让文明的种子潜入了孩子们的骨髓,融人了孩子们的血液,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一定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故①③正确;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是积极主动的,故②错误;材料没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12·广东高考真题)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D.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雷锋是中国人,雷锋精神是中国人的财富,说明文化是民族的,雷锋精神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说明文化是世界的,①说法正确;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说明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不符。该题选A。
12.(2010·天津高考真题)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 C.文化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D.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不是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错误。B:“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路活动和思维方式。C:优秀文化才能丰富精神世界,C错误。D:优秀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D错误。故本题选B.
13.(2019·江苏高考真题)皮影、剪纸、微雕……曾几何时,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是乡村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方式,而且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们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对此,有人心怀忧虑,呼吁要对其进行扶持和保护。但是也有人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会消亡,该新生的会新生,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拯救。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皮影等传统手工艺的价值。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相关原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1)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文化,可以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文化多样性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皮影等传统手工艺需要面对社会变化的现实,作出相应的变革和创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仍然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适当的扶持和拯救还是必要的。 【解析】本题以传统手工艺为话题,考查学生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1)问,本题需要立足于文化生活这个知识体系来调用知识。皮影等传统手工艺作为一种优秀文化有重要价值,可以从对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对丰富传统文化、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价值等方面来作答。 第(2)问,本题需要对两种观点分别进行评述。第二种观点认为社会已经变化,该消亡的消亡,该新生的
新生,没有必要人为保护。这种观点虽看到了传统手工艺要面对现实这一面,但未注意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第一种观点呼吁进行扶持保护看到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因此,可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说明第二种观点的合理之处,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来批判第二种观点,支持第一种观点。 14.(2014·浙江高考真题)(20分)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西藏林芝的酥油蜂蜜、四川成都的麻婆豆腐、浙江杭州的笋干老鸭煲、贵州雷山的糯米稻花鱼……,风味美食数不胜数。各地美食多就地取材,应时而作,搭配姜、葱、蒜、椒等多种辅材佐料,或煎、或炸、或煮、或蒸、或腌、或酿,精制而成。一道道美食让人垂涎欲滴。无论是独自品尝,还是与家人邻里、远客近友共享,都会让人感受到一方水土的恩遇涵养,叹服一方人的智慧辛劳,感慨一蔬一饭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甜酸。近期,一部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无数食客闻风而动,众多游子平添乡愁。
(1)结合材料,说明美食的创造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过程。(10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美食文化的积极意义。(10分)
【答案】(1)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无不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劳动者意志和追求,发挥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从而正确地发挥了意识能动作用。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亲情乡情,能够维系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增强民族认同和凝聚力。中华美食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介绍中华各地美食的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后,无数食客闻风而动,有利于带动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中华美食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品尝各具特色的家乡美食,引发了对家乡、民族、国家的热爱,愉悦心情,陶冶情操,激发精神力量。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知识限定明确,意识的能动作用,题目类型属于体现类。解答本题,思路容易局限在意识能动作用本身,即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和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而发挥意识能动作用,不仅包括上述内容,还应包括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明确上述知识点后,回到材料进行信息提取,与上述理论进行一一对应即可,即美食的创造,从食材的获取、辅材佐料的搭配到烹制方法的选择,体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发挥了意识在认识世界中的能动作用;美食的创造是意识指导下的利用、改造食材烹制美味佳肴的活动,体现了意识在改造世界中的能动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就地取材,应时而获,因材烹制,体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符合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