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①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
归舟 赵执信 望齐门①外望青州②,一室欢声入棹讴。 十幅风帆半城月,最难图画是归舟。
注:①望齐门:苏州的东北门。②青州:山东地名,作者的家乡。
(1)从全诗看,首句“望齐门外望青州”的作用是什么?为何着两个“望”字?
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最难图画是归舟”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
杨花诗 黄任 行人莫折柳青青,看取杨花可暂停。 到底不知离别苦,后身还去化浮萍①。
[注]浮萍,古人有杨花变浮萍的说法。杨花,即柳絮。
(1)古人有“折柳相赠以表挽留”的习俗,可这里诗人为什么反对“折柳”?
答:
(2)诗人写了这首诗后,一举成名,得了个“黄杨花”的雅号,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 课时五
【拓宽延伸】
古诗鉴赏题,大体上可归纳出六种回答模式。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一般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因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
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等。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6)用典。另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