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石潭记》课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16:24:0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内心,给他慰藉。留给我们的只有他 “匆匆离去” 的背影。 五、拓展延伸,读“人”

过渡:就是这个浸透着孤独的背影,在永州苦苦支撑了十年,到底是什么让他坚持了下来呢?

让我们重新回到他的《江雪》,看看在他同一时期所写的这首简短的五言山水诗中,能否找到答案。(ppt出示《江雪》)

齐读,此刻除了读到柳宗元的深深的孤独,你还读到了什么吗?(联系姜太公钓鱼的典故: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心怀天下,顽强不屈、凛然无畏的精神面貌。) 小结:

Ppt出示(配音) 柳宗元一生始终以利安天下苍生为己任, 哪怕天寒地冻的折磨, 哪怕备受排挤的无助, 哪怕壮志未酬的失落, 哪怕别亲离友的孤苦, 哪怕?? 哪怕?? 依然坚如磐石!! 五、 结语 Ppt出示 十年永州,他以血和泪,为百姓奔走相告,让人民爱戴; 十年永州,他撰文著书,深入哲学、政治、历史等领域; 十年永州,他写下《永州八记》,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 十年永州,他使唐朝的文化中心南迁至此; ?? 千年来,我们追寻柳宗元的足迹,或许就是因为这道难以舍弃的人性灵光。他在历史的尘烟中诠释着生命,有些生命应该高贵,因为他承载着灵魂! 此刻,当我们再次循水而来,回到小石潭,正看到柳宗元,他像一位“孤独英雄”立于潭边!带着这份理解与心情,让我们以声带情齐读《小石潭记》! 六、 作业 1、背诵课文

2、根据《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想象并描绘画面。 板书设计:

乐→迷茫→忧 (短暂)

【第二次课堂实录】

片段一:导入

(课前播放《江雪》的朗读视频)

师:同学们,课前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我们都很熟悉吧?一起来吟诵一下,好吗?

生:好。

(师生吟诵)

师:这首诗歌脍炙人口,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1:冰天雪地

生2:没有行人、飞鸟: 生3:只有一位老翁独钓

师:是的,诗中有景;那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生4:诗人很孤独

师:诗中有情。可见柳宗元的山水诗是景与心的交融。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他的一篇山水游记《小石潭记》(板书课题),和柳宗元一起畅游小石潭,欣赏优美的风景,感受别样的情怀! 导入的设计作了修改,旨在让学生感受到柳宗元山水文章的一个特点:景与情的融合,初步感受到“寓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片段二:初读课文 师:请一个同学朗读一下文章,其他同学就字音和节奏方面加一点评。 (一生读)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字音读得准确,停顿也正确。

师:看来我们同学预习得还是比较认真的。但是文言文的学习仅仅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不够,还要能够读懂文意。结合注解,疏通全文,如果有疑问可以跟同桌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等下提出来。 (生合作疏通文意)

师:有没有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生(众):没有。

师:很好,那我来检查一下大家合作学习的成果。 师:“潭中鱼可百许头。”

生(众):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师:记住这一句中“可”的意思。注意与其他句中“可”的意思进行比较。如“不可知其源”中的“可”。

生:这里的“可”是“大约”的意思,“不可知其源” 中的“可”是“能”的意思,还有“不可久居” 中的“可”,“明灭可见”中的“可”。

师:好,学会比较记忆也是掌握文言词汇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斗折蛇行”怎么理解?

生:“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师:这里的“斗”和“蛇”两个字用法很特殊,分别解释为“像北斗七星一 样”,“像蛇一样”,它们本身是名词,现在作状语了。现在来看两个虚词“以其境过清”的“以”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

师:不错。“乃记之而去”的“乃”呢? 生:于是,就。

师:看来同学们基本已读懂了文意,真不错。接下来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走进

小石潭,感受其中的美景。

(生齐读)

片段三:读美景,品“乐”情

师:请同学找一找文章的1、2两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生1:水、鱼、石、树。

师:是的,主要写了四种景物。

师:如果你是摄影师,想象你手中的笔就是镜头,你会去捕捉哪些画面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应的句子,赏析,说说理由。(2分钟时间) 生1:水。因为水声,特点是悦耳动听, “如鸣佩环”。 生2:还有“水尤清冽”,写的是水清,“清冽”。 师:仅仅只写了水的清吗?

生3:水还很凉。“冽”是凉的意思。

师:真细心。这个“冽”是两点水的,解释为凉;还有一个“洌”是三点水的,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众):清澈。

师:我们同学平时积累得不错呢。如果要把水的声音和特点强调出来,应该怎么读呢?

生1:重读。 师:你来试试。 (生读)

师:不错,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一读。 (全班读)

师:还有其他的画面和大家分享的吗?

生2:我选石。“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 为嵫,为岩”,体现小石潭的 “石”,形态各异的特点。 师:一共有几种形态? 生2:四种。

师:真不愧取名为“小石潭”。

生3:我选鱼。“空游无所依” 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儿在水里游,竟像是在空中没有凭依似的,自由自在。

师:是啊,在写鱼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水的清,这种写法叫做? 生3:侧面描写。

师:真棒,还有同学有补充吗? 生4:我喜欢这里的鱼,是因为他们活泼可爱。游鱼先是“怡然不动”,继而“傲尔远逝”,“往来翕忽”。

师:你能给大家读出这种感觉吗? (生4读)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他在读得时候,前面几句慢一些,后面一句语速加快了。为什么呢?

生4:先静后动。 师:这种写法叫做? 生(众):动静结合。

师:精彩。请大家以这种语速朗读这几句话,感受鱼的灵动。

(齐读)

师:那树呢?有没有同学选树的?

生5:我选树,“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岸上树木葱郁苍翠。 师:你发现了吗?这里的树也有四种不同的形态。 生5:恩,“蒙、络、摇、缀”四种。

师:目光敏锐。如何读出四种不同的形态呢? 生6:声音轻柔,起伏。

师:那我们全班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小石潭水清、石异、树柔、鱼活,真是让人流连忘返。自由朗读1、2段,感受这美景。 (生自由读)

师:面对如此美景,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感受? 生1:快乐。 生2:陶醉。 生3:轻松。

师:那么柳宗元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生1:乐。

师:文中有没有直接的语句呢? 生2:“乐”,“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板书:乐) 美景的品读部分基本保持原来的设计,赏析和朗读相结合去感受,去掉了四张图片的出示,让学生透过文字去展开想象。 片段四:读景物,感受心境的变化 师:他沉醉美景,与游鱼同乐,当他抬头向西南遥望,看到了什么景物? 生1:小溪“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犬牙差互” 师:这景物与之前的相比给你的感受有变化吗? 生2:让我觉得很可怕。

师:那此刻柳宗元在做什么呢? 生3:“望源头”。

师:你很细心,看着这个遥望的背影,你能想象一下他此刻在想什么? 生4:我的未来在哪里?

生5: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生6:这个源头到底在哪里啊?

师:不管他想的是什么,他的答案都只有三个字:不可知。不知道,他的内心充满了迷茫。(板书:迷茫)

师:迷茫的柳宗元此刻再也站不住了,他坐在了潭上,感受到周围的环境是怎样的?

生1:“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师:这样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2:我感受到环境的寂静、凄凉、寒冷。

师:要读出这种环境的特点,我们的语气应该怎样? 生3:应该低沉,压抑些。 师:那你来试试看好吗?

搜索更多关于: 《小石潭记》课例 的文档
《小石潭记》课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cbpr2xtz60wacw0ffqy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