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细致的研究,总结出了文字书写的“黄金律结字法”。结字黄金分割率示意图在一个正方形内,上下左右均分为十三等份形式,169个小方格。横向看,左边空出5格,中间空3格,右边空5格;纵向看,上边空5格,中间空3格,下边空5格。中间、上下、左右的五、三的交叉点上,分别形成A、B、C、D四个交叉点,这四个交叉点就是汉字的结构中所注重的地方,也即汉字的重心或聚处。对此,启功强调:第一,不要注意中宫而要注意四个5:8的交叉点;第二,不要真正的横平竖直。第三,字的结构处理要注意前紧后松,上紧下松,里紧外松。 所谓的前紧后松是指在书写时如果是左右结构的字,如果将部首量化在如图的方框内时,则左边的部首尽量安排在左边5格中。右边的部首安排在右边的3+5的方格内。见图“呼”、“晖”:
反之则是左边的部件安排在3+5的方格内,右边的部件安排在5格中。见图“如”、“私”等字:
上下结构的部件安排多体现于“上紧下松”反之亦然,见“苻”、“萬”等字。“艹”字头安排在上五格,“付”“禺”安排在下3+5格。
反之如“書”、“旦”等字上松下紧“聿”、“曰”部首在3+5格内,“曰”、“一”部首安排在下5格内。
前紧后松,上紧下松还体现在当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部件并排或者重叠布排时,体现为前面二个部件紧凑,后面的部件松弛。上下结构亦是如此。如“川”、“册”、“比”等字。上
下结构的如“多”、“三”等字。
还有写“日”、“月”等字,内部的笔划尽量靠前面的部件书写。(见图)。
诸如“一”、“卜”、“口”、“戈”等,偏缺不满方格,在书字时有意识地靠近某一聚点,将字写得端庄稳重、舒展好看。按照结字黄金律的要求,汉字的重心应安排在中宫略微偏左的一个小范围内。这个点即是一个字的精神攒取点,按此要求书写,写出来的字不仅体势舒展,而且能够获得合适的透视
角度,便于布置字面的疏密虚实,增加体势的立体感,避免出现四平八稳的僵硬和呆板。
启功先生提出的另一定律:“横不平,竖不直”。见图“一”、“二”、“千”字等。横在永字八法里叫“勒”“《说文解字》”解释“勒”马头落衔也。用来约束马头的缰绳。有弹性,有劲道。在笔法里取其不平不直之意,即在起笔和收笔要勒住笔锋不使平滑绵软。启先生论述,横画应向右上角有一个小小的上翘的趋势,这样保持画面的弹性和力道。
竖向下时,不可太直,应该也有一个弧度,“永”字八法里,“竖”即努,书写时笔锋犹如拉弓射箭,笔下的形态具有强下的弹性和韧性,如果没有弧度,则线条刚直没有力感。
总之,黄金律结字法揭示:字的重心不在“米”字格的中心,也不在“九宫格”的中宫,而是在“井”字格(暂且称呼)的四个5:8的交汇点甚至向左向上一点的方框内。我们在书写文字时,要时刻注意字的重心在方框由黄金分割比率的交汇点在左上一些,这样写出来的字,便舒展大方了。为此启功先生有诗证:“笔不论钢与毛,腕不在低与高。行画如乱水通人过,
结体如悬崖置屋牢。”惟其如此,便是通往美好书写的捷径与通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