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5:21:3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bzh99@sina.com

要求了解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及查检方法,熟知几部与本课程相关的常用工具书。了解重点介绍的几部工具书《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经传释词》《词诠》《古代汉语虚词词典》等的基本情况,能说出它们各自的成书年代、编著者、编排体例、用途及主要特点。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工具书,并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查字典、辞书的习惯。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

①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 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第二、 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②按照音序编排

《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③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常用的有三种:

①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尨,音茫。” ②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 (或‘翻’)”、“某某切”。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

反切的原理 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例如《广韵·麻韵》:“誇,苦瓜切”可分析为:誇(kuā)==苦(k-)+瓜(-uā)。但是,由于古今语音发生了演变,许多反切材料用今天的读音很难拼出其读音来。 ③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1958年我国公布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使用罗马拼音字母为汉字注音。从那时起,新编的字典辞书多用这套汉语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直训:即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说文·一部》:“元,始也。” 描写:即对所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都给予解释。如《说文·缶部》:“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说文·斗部》:“斗,十升也。”

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也。”

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要使用字典、词典,学习古代汉语也不例外。对于初学古代汉语的同学来说,更要学会使用字典、词典,并养成常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这里我们介绍几种学习古汉语常用的字典、词典。

第一节 字典

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以及它们的用法的工具书,是字典,《康熙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大字典》等都是常见的字典。

从我们学习古汉语的角度来看,目前通行的字典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小型的,另一类是大型的。中小型的字典部头不大,收字并不求全,但都是些常用或比较常用的;有时注音、释义也不求全,而是力求实用。这类字典适于平时使用,可以时常翻检,使用效率比较高。《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简明古汉语字典》《王力古汉语字典》等字典属于这一类。大型的字典部头比较大,收字求全,注音、释义也求全。这类字典不便于时常翻检,往往是在中小型字典不够用时才去检索,对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必备的。《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字大字典》属于这一类。以下我们先介绍大型的字典,然后再介绍中小型的。 一、《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是我国第一部以“字典”来命名的工具书。始编于康熙四十

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主编是张玉书和陈廷敬。全书收单字47035个,加上重复的古文1995个,共收字49030个。

这部字典使用的是部首检字法,全书共有214个部首,分属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集,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同部首的字,按笔画的多少为序。每个字先注音,注音的方法是用反切、直音法,有时还用叶音法。其次是释义,一般是先释本义,而后举出书证说明。如果这个字有别音、别义,再加以解释。各字有古体的,即列于本字之下;重文别体,俗体讹体则附于其后。

以下来看《康熙字典》中对“贫”的解说。(为便于阅读,本书加了标点符号、序号,并相应地分了段。)

贫 古文 (一)[唐韵]符巾切。[集韵][韵会]皮巾切。[正韵]毗宾切。并音频。 (二)[说文]财分少也。[尔雅·释言]窭贫也。[注]谓贫陋。[疏]贫者无财也。[书]六极四曰贫。[传]困于财。[诗·邶风]终窭且贫。[晋语]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三)又,[韵补]叶频眠切,音骈。[欧阳修·送魏主簿诗]士欲见所守,视其居贱贫。何用慰离居,赠子以短篇。

这里对“贫”的解说,先是注音,其次释义并引书证,再次注叶音。 《康熙字典》给“贫”注音时,用了反切、直音和叶(xie)音三种方法。 反切是用两个汉字拚合成另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的方法。用来注音的前、后两个字分别称为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在注音时,反切上字取声母,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比如《康熙字典》中的“许”字用“喜语切”来注音。“喜”的声母是x,语的韵母是ü,声调是上声。把它们合起来,就是xǔ。应该说明的是,反切中所用的语音系统并不是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而是古代的语音系统。由于古今语音系统并不完全相同,所以有的反切我们能切出现代的读音,如“许”字。另外有些字则切不出现代的读音,比如上面(一)中的“符巾切”就切不出“贫”的读音。

直音法是使用同音字来注音,比如(一)中的“贫”“音频”,就是直音法注音。直音法比较简便,可是如果读不出同音字的读音,那么直音法就失去了作用。

叶音法一般用“叶”某音的方式来注音,比如“贫”(三)中的“叶频眠切,音骈”,就是叶音法。叶音法是用改变字的读音来迁就押韵的注音法。这里为了跟欧诗最后一个字“篇”押韵,就把“贫”的读音改为“骈”。这种注音法是对古代语音缺乏认识造成的结果,是不科学的。

总的来说,《康熙字典》主要有以下三个优点:

1.收字比较多,许多古体字、异体字能从此书中查找。 2.收录各代的韵书、字书,比如《唐韵》《广韵》《集韵》《韵会》《玉篇》《类篇》等书中的反切、意义、形体,可以考查字的变迁和异同。

3.释义比较全面,引例比较丰富,常引用始见的古书材料。 以上三个优点给阅读和研究古书带来很大便利。 《康熙字典》主要有以下三个缺点:

1.讹误较多,有些解释也欠准确。[清]王引之《字典考证》曾指出它的错误共达2588条。

2.体例还不够完善,检字法比较繁复,查检不便。

3.互相注音,互相释义,对于不知道读音、意义的读者来说,等于没注音,没释义。

二、《中华大字典》

《康熙字典》之后,《中华大字典》是规模最大的一部字典。这本字典由徐元浩、欧阳溥存等40余人自宣统元年(1909)开始编写,1914年编成,1915年中华书局出版,解放后重印。它以《康熙字典》为底本,纠正其谬误,弥补其不足,希求取而代之。全书共12集,收有48000字,采用部首检字法,仍分214部。

以下是《中华大字典》对“贫”的解说: 贫 皮巾切 音频 真韵

1.财分少也。见[说文][段注]谓财分而少也。富,备也,厚也;则贫者不备不厚之谓。

2.凡物不足皆曰贫。[文心雕龙]富于万篇,而贫于一字。[按日本称病血不足者,曰贫血病。]

3.自称谦辞,如道家称贫道,僧家称贫僧。

这里的注音,首先引用《集韵》中的反切,其次是使用直音法,最后注出这个字在古代所属的韵部是“真韵”。在释义时,分了三条,比《康熙字典》的所注的意义更详细。

本书的优点是:

1.注音以《集韵》之音为主,《集韵》没有的字,兼采《广韵》,每个字只有一个反切,同时还采用直音法来注音。

2.释义比较详尽、条理清楚,对《康熙字典》中的错误多有匡正。 它的主要缺点是有些释义不够准确。

由于时代的原因,对于今天古代汉语的初学者来说,《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都不是十分便于使用的大型字典。如果使用大型字典,可以优先考虑《汉语大字典》。 三、《汉语大字典》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徐中舒主编,1975年开始编写,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年陆续出版,共八卷。全书收单字56000个左右,也收入少数复音词,全书使用部首

搜索更多关于: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的文档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cpcr6ny0j2r4yi9c21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