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以主题为中心展开的结构方式;
(3)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逻辑顺序结构的方式;
4、时空变化:
5、文字说明:文字说明是主题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总说明和分说明; 6、景别:
#专题拍摄的要点;
1、切入准确,主题明晰; 2、深入、投入; 3、多样统一;
4、图文结合,注重文字的作用;
二、专题摄影编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专题摄影的编辑不是被动的; (二)要注意图文之间的配合; (三)控制照片使用数量;
(四)专题摄影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专题摄影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图片、文字、标题和空白,版面设计就是将这几个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且符合内容需求; 第十二章 图片编辑
第一节 图片编辑的角色定位 一、图片编辑工作的发展演变. 二、图片编辑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三、图片编辑在中国的发展;
四、图片编辑的定位: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图片编辑是处于“把关人”的重要位置。 五、图片编辑的素质和能力: 1、图片编辑的素质:
2、图片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六、图片总监:
第二节 图片编辑的工作 一、寻找合适的照片:
1、自己的摄影记者是最佳的途径: 2、和各种摄影师及时沟通; 3、了解不同图片库的特点; 二、为不同媒体选择照片; 1、给报纸选照片; 2、为杂志选照片; 3、为通讯社选照片; 4、为图片社选照片; 5、为网站选照片;
三、报纸头版照片的选择; 四、杂志封面照片的选择; 五、图片的编辑处理;
1、图片处理过程中的多方合作 2、图片剪裁,从被动到主动; 3、对有争议图片的编辑处理; 4、重大事件的图片编辑工作 六、图片的版面处理:
第十三章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工作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的摄影记者 新闻摄影领域发生的变化: 一、突发新闻“现场直播”; 二、深度报道转向网络; 三、影像由静而动;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的图片编辑
一、数字时代图片编辑工作状况的变化;
二、数字时代图片编辑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三、数字时代媒体对图片编辑专业素质要求的趋势;
@挑战:
一、如何应对海量信息 二、图片出口的多样化
三、对摄影记者的管理难度提高 四、来自读者的压力
三、图片编辑专业素质要求的趋势; 一、从对网络的依赖到对网络的应用 二、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合作
三、从狭义的图片编辑到广义的图像编辑的概念
第十一章 照相机
第一节 照相机的原理及其结构
一、针孔成像的原理:当来自景物的反光或来自发光体的光线通过一个小孔时,在与景物或发光体相对应相反方向的一定位置上便会形成一个和景物或发光体的影像上下颠倒的清晰影像,这个倒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特性使得景物或发光体的上端的光线在穿过小孔时投在了下端,而其下端的光线则投向上端;相应地,其左侧的光线投向了右端,右侧的光线则投向左端,于是出现的正好是上下倒置、左右相反的影像; &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包括镜头、快门、取景器、测距器、卷片装置、暗箱和机身等。 一、镜头: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变焦镜头;
1.物距: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从镜头中心至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为像距;物距和像距相互制约;物距远则像距近;物距近则像距远;这便是物和像之间的对应关系—共轭关系;
2.镜头的焦距: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汇聚成一个清晰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是焦距.其单位是毫米,用f来表示;
1/f=1/u+1/v;当用一固定焦距的镜头,在不同距离上拍摄时,物距大,则像距小,
影像也小;
3.镜头的口径和光圈系数:
镜头的有效口径是固定不变的,但随着光圈的开大或缩小,实际的通光孔大小却在相应地改变,这种可变的口径称作相对口径;镜头感光能力=镜头焦距:光束直径 # 光圈系数也称作f系数;f 系数=焦距:相对口径; f 系数的标法为:1.4 2 2.8 4 5.6 8 11 16 22; (1)数字的大小与镜头相对口径的大小成反比。 (2)每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是√2倍; 一、光圈的作用:
1.调节进光照度—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光圈调大,进光照度增大;光圈调小;进光照度减小;
2.调节景深效果—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景深:是指被摄景物中能产生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至最远点的距离;景深跟光圈、焦距、摄距有关系;光圈大、摄距近、焦距长则景深小;光圈小、摄距远、焦距短则景深大; 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只相机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
3.影响成像质量;任何一只相机镜头都有某一档光圈的成像质量是最好的;这档光圈俗称“最佳光圈”;
4.镜头的视角:镜头和人眼一样,其视野有一定的角度,称为视角。 #标准镜头:指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135胶片画幅是24mm×36mm,对角线的长度是43mm;120胶片的画幅为60mm×60mm,其对角线长度为79.2mm,所以120相机的标准镜头为80mm; 二、快门: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在感光片上停留时间的长短。
#快门的速度单位是秒。现代照相机有慢至数秒到快至数万分之一秒的多级快门速度。快门打开的时间越长,胶片接受的曝光量越多;
#现代相机设有1—1/2000秒的快门速度;另设B门、T门—用于长时间曝光; B门按动打开,松手才关; T门是按下快门钮快门打开,关闭快门要重新按一下快门钮; 3)程序快门:程序快门的光圈叶片与快门叶片融为一体,光圈与快门的组合是按一定的程序排列好的;
(三)测距(对焦)系统
测距装置有连动测距式、反光式、后部磨砂玻璃测距式、自动测距式等; 第二节 照相机的镜头和摄影附件 一、镜头的种类与性能:
1.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普通广角镜头的视角可达70至90度;视角超过100度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
#以135相机为例,其广角镜头的焦距有35mm、28mm、24mm、20mm等;超广角镜头的焦距有
17mm、14mm等;焦距为7.5mm左右的鱼眼镜头的视角大约为180度;广角镜头视角大,拍摄范围广,注意前后景的处理。
二、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对135相机来说,中焦镜头焦距有75mm、90mm、
100mm、135mm等镜头;长焦镜头有200mm、300mm镜头;望远镜头有500mm、1000mm的镜头;中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看上去比例最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来拍摄人像,故又称人像镜头;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范围越浅,所以越要求准确的对焦;在新闻摄影中进行偷拍或抓拍三、变焦镜头:镜头焦距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动的镜头;有广角至中焦的变焦镜头(如28mm 至85mm变焦;35mm 至70mm变焦、35mm至105mm变焦等;中焦至长焦的变焦镜头(如:
70mm 至210mm ,100mm至300mm变焦等); 中焦至望远的变焦镜头(如:100mm至600mm 等变焦);变焦的倍率越高,生产制作越难,质量越难保证。
四、微距镜头:它是应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而设计的,可以拍摄出与原物大小相等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 五、电子对焦镜头(EF)
EF 镜头是由日本佳能公司为EOS 系列相机设计、制造,融合了现代化的电子技术、精密的机械性能及精密的光学技术于一身。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并由内置微型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 第二章 摄影构图形式
一、爆炸形:是变焦距摄影镜头产生以后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构图形式。在变焦过程中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变焦; #拍摄的要领:
1、快门速度宜用1/60或1/30秒; 2、确保按快门与变焦同步进行;
3、变焦时,宜从焦距长的一端变至焦距短的一端; 二、黄金分割式:
短:长=长:短+长=0.618;
#黄金分割原理在摄影中的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
1、用来制定悦目的画幅比例,如直画幅的高8与宽5;或横方形画面的高5与宽8。 2、用来安排画面中的地平线位置,可以产生舒适的透视效果;
3、把主体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位置,同样可以用5比8的黄金律原则安排; 4、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进行构图; 三、“井”字形:又叫“九宫格构图”,就是把画面四边三等分,然后再把相对点连成直线,在画面上就呈现了“井”字形状;再井字的交叉点上,是安排主体的最理想的位置;四个交叉点那一点为最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四、对称式:
是指摄影画面上的左右两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排列都一一相对。对称的画面有稳定、庄重的视觉效果;
#风光摄影中的对称构图:用平视角拍摄水中倒影,可以获得十分鲜明的对称构图;拍摄时宜用小光圈,景深要长,快门速度要同风力大小相适应,才能表现自然景色的对称美;
五、非对称式:
主体偏于一侧的组合方式(包括左右黑白或色彩冷暖相背的组合方式),统称为非对称式;如画面的一边是高大山峰,而另一边是飞向山峰的一只山鹰,这是体积大小的不对称;
#非对称构图应注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