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试卷06(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5 17:47: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0 2 3 4 5 6 0.200 0.138 c1 c1 0.116 0.096 0.300 0.238 c2 c2 0.216 0.266 0 0.062 c3 c3 0.084 0.104 0 0.062 c3 c3 ①一定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段为_________。

②5~6min时间段内,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填“向左移动”或“向右移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是___(填字母编号)。 a.增加了H2O(g)的量 c.使用催化剂

b.增加氢气浓度 d.降低温度

③t2℃时(t2>t1),在相同条件下发生上述反应,达平衡时,CO浓度______c1(填“>”“<”或“=”)。 (2)已知反应Fe(s)+CO2(g)

FeO(s)+CO(g)的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①用CO还原FeO制备Fe的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温度为T2时,实验测得该反应体系中CO浓度为CO2的2.5倍,则T2___T1(填“>”“<”或“=”)。 (3)工业上常用CO、CO2和H2合成甲醇燃料,其原理为: ①CO(g)+2H2(g)②CO2(g)+H2(g)

CH3OH(g) ΔH<0 CO(g)+H2O(g) ΔH>0

当混合气体的组成固定时,CO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中的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试解释CO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15分)

(1)3~4 min(1分) 向右移动(1分) a(2分) >(2分) (2)放热(1分) >(2分)

(3)p1>p2>p3(2分) 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而反应②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2分) 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②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就是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2分) 【解析】⑴①从表格中数据分析,第3~4 min时,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故答案为:3~4 min。

②5~6min时间段内,H2O(g)的浓度增大,CO的浓度减小,说明是增加了H2O(g)的量,使平衡正向移动,故答案为:向右移动;a。

③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转化率减小,则t2℃反应达到平衡时,CO浓度 > c1,故答案为:>。

⑵①由题图1可知,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说明Fe(s)+CO2(g)应为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热。

②K(T2)=c(CO)/c(CO2)=2.5 > K(T1),根据图像信息可知,K越大,对应的温度越高,所以T2>T1,故答案为:>。 ⑶反应①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反应②是等体积反应,从上到下,转化率增长,说明是增大压强,因此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1>p2>p3,判断理由是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而反应②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提高CO的转化率,CO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原因应①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②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就是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p1>p2>p3;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CO转化率增大,而反应②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提高

FeO(s)+CO(g)为吸热反应,则其逆反

CO的转化率;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②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时,平衡正向移动,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就是随温度升高,CO的转化率减小。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2道化学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惠州市2020届高三二调)(15分)

元素X的基态原子中的电子共有7个能级,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X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在气体分析中,常用XCl的盐酸溶液吸收并定量测定CO的含量,其化学反应如下:2XCl+2CO+2H2O═X2Cl2·2CO·2H2O

(1)X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C、H、O三种原子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 2CO·2H2O是一种配合物,其结构如图1所示: (3)X2Cl2·

①与CO为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_________。 ②该配合物中氯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

③在X2Cl2?2CO?2H2O中,每个X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3个配位键,在图中用“→”标出相应的配位键_____________。

(4)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有多种方法,X射线衍射法就是其中的一种。通过对XCl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象

的分析,可以得出XCl的晶胞如图2所示,则距离每个X+最近的Cl的个数为____________,若X原子的半

径为a pm,晶体的密度为ρg/cm3,试通过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A=___________________(列计算式表达)。 【答案】(15分)

(1)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2分) (2)O>C>H(2分)

(3)N2(2分) sp3 (2分)

(2分)

(4)4(2分)

NA=4?(64+35.5)4a3(3分) ??(?10-10)2【解析】元素X的基态原子中的电子共有7个能级,说明有四个电子层,且最外层电子数为1,X原子的内层轨道全部排满电子说明3d轨道排满,即为Cu[Ar]3d104s1。

(1)X为Cu,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故答案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或[Ar]3d104s1;

(2)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即O>C,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所以C>H,即O>C>H,

2CO·2H2O是一种配合物, (3)X2Cl2·

①找等电子体,找与这些原子相邻的原子,因此CO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N2, ②氯有2个δ键,还有两对孤对电子,因此氯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

③在X2Cl2?2CO?2H2O中,每个X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3个配位键,CO、H2O、Cl-各提供孤对电子,亚铜离子提供空轨道,因此配位键图示为

(4) XCl的晶胞如图2所示,以面心分析,左边两个Cl,右边两个Cl,即距离每个X+最近的Cl的个数为4,若X原子的半径为a pm,即每个边长为b=22apm,晶体的密度为ρg/cm3,每个晶胞中有4个Cu+,

4个Cl-,?=m=, V(4a?10-10)32NA=4?(64+35.5)4a3。 ??(?10-10)24?64+35.5NA阿伏加德罗常数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化合物I具有贝类足丝蛋白的功能,可广泛用于表面化学、生物医学、海洋工程、日化用品等领域。其合成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I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由B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E和F反应生成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由G和H反应生成I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仅以D为单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5)X是I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

搜索更多关于: 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试卷06(解析版) 的文档
2020年高考化学必刷试卷06(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dbtq6wr60565jb3urou8mpoj7oc3w00zn6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