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社会福利思想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原创 钱宁主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7:08:2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瓦格纳进一步明确提出应该把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倡国家社会主义

4、对于工资除了考虑供求关系的作用外,还应该考虑工会的要求,考虑运用工厂法和其他社会制度来影响工资。 5、征税应该取自财产而不应取自劳动。

★费边社的社会福利主张

A、贫困发生结构观:贫困是一种非个人的社会现象,一个社会应该通过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整体改革,从而铲除贫困根源。

B、集体主义福利观:费边主义肯定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并认为国家应该要负担起责任,使社会的不公平降到最低,主张建立福利制度,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人类的互助美德,让人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因此,费边主义又称为费边集体主义。

C、强调全面性的福利制度:费边主义者认为社会和谐与进步依赖福利的实施,而且国家必须做到极大化的福利措施,政府的责任不仅要用一些选择性的社会福利,而且要用普遍性的福利制度。 ★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的影响 (1)以宣传改良思想影响社会 (2)对英国各政党实施“渗透”策略 (3)推动英国社会会福利的实施

在20世纪初,费边社会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共同推进社会变革。 1908年的《老年津贴法》 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

1909年的住宅及城市法规定了扫除贫民窟,向个人家庭提供廉价住房 一战期间,政府作出了“要有适合英雄的住房”的许诺

30年代大萧条时期成立了“失业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 ★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边际效用价值论

商品的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一个主观的心理评价; 效用是随着人们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而不断递减的; 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

★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的主要内容: (1)财富分配中的福利问题 杰文斯:劳动供给理论

杰文斯把劳动定义为痛苦的努力过程,工人是否提供劳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的净痛苦、劳动量和获得的效用量。当工作的净痛苦大于实际工资所产生的效用程度时,工人将停止生产,因此,杰文斯认为只有在计件工资制下才可以使工人的收入极大化和主观牺牲最小化。

马歇尔认为在垄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政府实施比由私人企业实施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2)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增量:政府公共供给的重要性 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在竞争条件不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由政府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提供产品则可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消费者会增多,消费者剩余增加,这样虽然利润会减少,但是减少的利润总量会小于消费者剩余的增加的总量,结果由于更多的增加消费者的利益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福利。 (3)政府的福利责任

政府的税收或补贴与社会福利:政府要将税收用于提供公共物品比给予某个成本递增的行业,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对于成本递减的行业,通过补贴降低价格将会增加社会福利。

政府所有或经营垄断行业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能够通过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

总结: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观,就是在古典经济学反对政府干预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分析工具,论证了这类行业由政府所有或经营,或者说由政府承担一些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责将能够增进社会福利。

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

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

“社会福利”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

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它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效用经常和消费者偏好概念联系)

福利经济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概念,试图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 ★效用的内涵和测量

经济学领域,效用是消费行为理论基本概念,从本质上讲,效用是一种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

效用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从物品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效用就越大。

萨缪尔逊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幸福与效用是成正比的,而同欲望成反比)

★几种不同的效用理论

(1)基数效用理论,效用是客观的、可以进行计量并加总的概念。效用的大小可以按照一定的赋值来比较。即,个人消费不同物品(或服务)得到的心理满足都可以用标准化的效用单位来进行加总。

(2)序数效用理论,效用本身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根本不存在客观标准。 序数效用理论是一种基数效用理论得到更广泛认同与应用的分析方法,已经被大多数新福利经济学家们所接受。由于序数派效用理论无法比较不同人之间的效用或心理满足,存在此缺陷。 ★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异同

(1)相同点:目标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2)不同点:基本价值观不同

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强调国家干预。

新福利经济学:强调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社会福利,强调个人自由。

★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代表人物:阿瑟·西塞尔·疪古 ★疪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

1、对福利的分类,庇古认为福利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一类是“经济福利”,另一类是“社会福利”

2、庇古认为个人福利是可以计量的,主张效用基数论

3、将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等同起来,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大,经济福利也就越大 4、坚持正义原则,强调收入均等化,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经济福利就越大

5、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当私人边际净产值等于社会边际净产值时,社会资源会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经济福利最大,国民收入最大。 ★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 代表人物:帕累托 理论渊源:帕累托最优 序数效用论

效用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表示水平高低的序数词来衡量。 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a.卡尔多、希克斯等为代表的补偿原则社会福利标准 b.柏格森、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阶段 c.阿罗为代表的社会选择理论阶段 ★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第一、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

第二、福利经济学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

第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 第四、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 ★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

(1)通过社会计划在不同人群的利益之间实现均衡

对政府而言,在制订社会政策的过程中,对公众意愿与社会需要的考虑往往需要在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平衡。

(2)政策推行过程中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实现公平

在公共选择的过程中,选民代表着不同目标的利益,他们也以不同方式影响着政

社会福利思想 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原创 钱宁主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ddvi1bykl1qw0b8cvba7dd7d92wae01anh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