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个人需求也是社会作为整体持续存在的基础,但是,社会应该和可能为个人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则应该由社会来界定。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是相辅相成的,个人需求既有“个人性”,也有“社会性”。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之间是一种动态平衡关系。满足个人需求是一种社会责任。满足社会需求与满足个人需求是相辅相成的,由社会所界定的个人需求获得满足实质上也是满足社会需求。基本原则是社会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来无限地满足个人需求。 (三)对自由放任主义的批评
自由放任的假设是每个人都有平等地获取市场资源的机会。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够从市场上获得其所需要的资源和福利。蒂特马斯对自由放任的理想的批判是中肯的,切中要害。自由放任主义者将个人和社会简化了,人仅仅被看成是经济人,社会则被简化为单纯的经济活动。然而,事实上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
(四)看重国家福利的作用
建立国家福利制度有助于帮助人们克服利己主义,发展利他主义。 国家有责任对自由市场制度所造成的不公正予以补偿 ★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 (1)公民权利的构成
民事权利:个人作为独立个体自由地支配自己所必须拥有的权利 政治权利:作为整体中的一员被授予了政治权力或成为一个选民 社会权利:根据社会通行的标准过上体面的生活的一系列的权利 (2)三者之间的联系:
公民权利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它是对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个人自由的条件的阐述。
社会权利是实现民事权和政治权的前提,它把实现公民的福利看作是一种公共责任。如果没有社会权利的实现,公民权利将是不完整的。 (3)以公民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福利理论
马歇尔公民权利的重要原则:平等的享有公民权利
它把早期以人道主义为基础的福利思想,提高到以权利和人的需要为基础的福利思想,并且使社会福利的性质,由安抚性的救济和策略性的社会控制与统治手段,变成了人们为之奋斗的幸福事业和社会政治追求的基本目标。
(4)马歇尔的公民权利理论,揭示了公民权利的社会福利观追求普遍平等和人的自由的实质和价值。
1、 公民权利的社会福利发展观的形成是社会福利思想的重要历史发展标志。 2 、公民权利理论为现代社会福利理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成为福利国家的重要理论支柱。
3 、公民权利的理论推动了全民福利制度的建立,为福利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政治道德根据。
★福利国家危机
根源:
(1)福利国家危机的表现,是其制度不能满足某些基本需要,福利国家危机的实质问题体现在其对人们需要满足的危机和福利国家自身的合法性危机上。福利国家的国家干预本来是反危机的一种原则,但在实践中却长期取代了自由资本主义固有的合法性基础,最终导致福利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三大系统内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危机。
(2)福利国家是多年来充满理论争议的话题,一直被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质疑和探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着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冲击,这种福利制度也面临着多个领域和层面的挑战,过高的福利水平被认为是造成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由此引发了学术界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关注福利国家的危机与变革这一议题。 解决措施:
危机的形势逼迫福利国家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福利改革是必由之路,但是怎样改革,各国都在探寻自己的道路。有些欧洲国家出现了福利缩减的现象,而在南欧和部分东欧国家则出现了福利国家继续完善的迹象,在另外一些东欧国家,福利国家正在经历着解体与重组。
第六章: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新自由主义的概念(名词解释) 新自由主义也可译为“复兴的”自由主义。主要秉承了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传统,以个人自由或权利为核心概念,针对社会民主主义和福利国家发展中的问题,重新阐述自由主义的哲学—社会价值观,他们坚持的是消极的自由观。
2.新自由主义发展历程
★新自由主义的基本观点
A、关于个人自由。新自由主义者认为只有消极的自由才是通常意义上的自由主义的自由观,而积极的自由又是会产生误导,导致不自由。
B、关于个人权利。新自由主义对个人自由的强调是以个人拥有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力为前提的。
C、关于平等。新自由主义更加强调的是以机会平等为主要含义的平等。 D、关于国家的作用。新自由主义者同古典主义者一样,也认为必须限制国家或政府的作用,国家的作用主要就是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使个人不受暴力,抢劫,欺诈等行为的伤害。 ★哈耶克的社会福利观念
(1)最大限度的减少国家的保障责任
有限的保障:是指大家都能够获得的,确保每个人维持生计的某种最低需要,是存在于市场之外的
绝对的保障:是指某种生活水准的保障,只有特权群体才能够享有,是一种被认为对应有的特定收入的保障,只有通过控制市场才能提供。 结论:政府只能够提供有限的保障,绝对的保障妨碍个人自由的实现 (2)市场成为社会福利服务提供的主要方式
自由主义的一般性原则:是指在社会福利的提供中,也要尽可能的利用竞争机制。
★弗里德曼的社会福利观 一、负所得税主张
负所得税:划定一条收入线,收入高于这条线的人,高出的部分按一定的比例向政府交税,低于这条线的人,差额部分按一定的比例从政府得到补贴。 两个衡量标准:★收支平衡的收入标准, ★最低生活的标准 实施负所得税的优点:
(1)负所得税将公共基金集中用于穷人
(2)与政府推行的直接援助计划相比,负所得税更能够激励低收入去积极的寻找工作
(3)这种负所得税方案可以直接降低政府的管理成本
二、教育凭单计划:在教育领域,弗里德曼虽然没有完全否认政府对教育应该承担责任,但是也极力推动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给家长以选择自由,为此,他提出了教育的凭单计划。
弗里德曼提倡的负所得税和教育凭单计划都具有给个人以更大的选择自由、克服官僚主义的明显优势,教育凭单计划更包括有在社会福利系统中引入竞争机制的构想,对于提高社会福利政策实施效率和效果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在市场经济社会中除了以负所得税的形式对穷人提供最基本救济外,完全排除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作用,不允许政府实施必要的收入再分配,必然导致包括严重的社会分化在内的很多社会问题。 ★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1)何为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内在动力,通过民主投票实现的对公共经济的合理决策。公共选择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是对投票及其相关决策程序的研究 。前提:经济人假设。切入点:市场决策和非市场决策的划分。理论特点:不在于作出价值判断。公共选择理论不在于研究选择的好坏,而是研究作为集体的国民为什么选择这样而不是选择那样。没有价值观念的判断,而是对普遍规律的总结。实质:经济分析工具在政治领域的应用 (2)交易概念的运用
分类:简单交易:基本的直接的交换,一对一的银货两讫。
复杂交易:多个经济主体之间多重交换。政治决策过程即是多个“经济人”相互交易的过程
(3)公共选择理论的社会福利思想 a.政府权力不受制约会导致寻租的产生
寻租: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指通过一些非生产性行为对利益的追求 b.政府干预产生福利赤字,舍弃福利国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