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对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20:37: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

作者:黄义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5年第08期

如何做好语文教育,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让许多人记忆犹新的是1997年开始的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北京文学》当年在第11期刊发的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掀起了大讨论的序幕,并很快轰轰烈烈地铺展开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了2002年前后[1]。之后,随着全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布,持续多年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拉开了序幕。然而,不得不说语文教育是一个世纪性难题。在中国,说到语文教育,许多人为之挠头,饱受诟病。然而,面对社会大众的不满,圈内人士也非常无奈。语文教育改革了一次又一次,变过来又变过去,却始终很难让人满意,得到社会的接受,仿佛语文教育的改革堕入了怪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难道我们发起的想让语文教育更加顺应时代发展的改革是错误的吗?这需要我们深刻反思语文教育的历史定位、发展变革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一、从历史走来的语文教育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教育紧密相连,寓“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价值观念和事业追求于语文教育之中,文字教育与思想教育不可分离。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完备的价值教育体系,产生了宝贵的古代文学文化。在教育方式上,经典哲学思想通过书面记录、口头语言以及艺术作品等形式得以传播和发展。对于语文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主要强调把儒家经典文献作为中心开展伦理德教,从而达到自然成俗、不治而成的社会目标,同时却相对忽视了其作为语言的工具性价值。对于个人价值取向,古代语文教育将理想中的人格作为归宿,表现为“君子”或是“圣人”,“学而优则仕”、“学以致用”,以超脱的姿态为社会和民众服务。对于语文教育静态的内容,以汉民族文化为中心、融合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和海外文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多元向心的文化,它海纳百川,博大精深,意蕴丰富,将天地万千融于一身,既综合,又显多样。对于语文教育动态的方式,在传统文化传播过程中,大量的教育经验被积累,发掘出了更多根本性的道理,成为了宝贵的财富。对于语文教育和文化的关系,古代语文教育促使传统文化在社会中不断自我完善,持续千年的教与学中,旧的文化不断传播,新的文化不断形成,作为文化主体的人更是不断地进步,造就了一个薪火相传、自新图强的中华民族[2]。

自古以来,传统文化传播这条明线中一直隐藏着古代语文教育的暗线,这条暗线通过书面记录、口头语言、器物刻画等多种多样的传播媒体在传统文化体系中传播、流传。文化传播在内容上的丰厚性、形式上的多样性给今天的语文教育提供了不少借鉴,特别是在文化育人、人文化成方面的极大成功无疑是今天处于价值多元化社会的语文教育应该努力学习和借鉴的重点[3]。

搜索更多关于: 对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 的文档
对中学语文教育改革的思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def33b0iw6m3qp9xkwe9ersa9ps1u00x9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