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意事项:
(1)负整数指数幂成立的条件是底数不为0;
(2)正整数指数幂的所有运算法则均适用于负整式指数幂,即指数幂的运算可以扩大到整数指数幂范围;
(3)要避免像5-2=-2×5=-10的错误,正确算法是: 5 ? 2 ? 1 2 ? 1 三、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
5251、规则:绝对值小于1的数,利用10的负整式指数幂,把它表示成a×10-n(n为正整数),其中1≤|a|<10。 2、注意事项:
(1)n为该数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前所有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的那个零)。如-0.00021=-2.1×10-4
(2)注意数的符号的变化,在数前面有负号的,其结果也要写符号。 (3)写科学记数法的关键的是确定10n的指数n的值。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
§17.1变量与函数
一、变量与常量
1、变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数值,级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常量: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取值(数值)始终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2、注意事项:
(1)常量和变量是相对的,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有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离开具体的过程抽象地说一个量是常量还是变量是不允许的;
(3)在各种关于变量、常量的例子中,变量之间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如三角形的面积,当底边一定时,高与面积之间是有关联的,不是各自随意变化。 二、函数概念
1、定义:在某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其中x叫做自变量,y叫做因变量。 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主要抓住三点: (1)有两个变量;
(2)一个变量的数值随另一个变量的数值的变化而变化;
(3)自变量每确定一个值,因变量就有一个并且只有一个值与其对应。 三、函数的表示法:(1)列表法;(2)图象法;(3)解析法。 四、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5
1.实际问题中的自变量取值范围按照实际问题是否有意义的要求来求。 2.用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
①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整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②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分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实数。 ③解析式是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偶次根式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非负的实数。 3.函数值:指自变量取一个数值代入解析式求出的数值,称为函数值;实际上就是以前学的求代数式的值。
§17.2函数的图象
一、平面直角坐标系
1、定义: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横轴(或x轴),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叫做纵轴(y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叫做原点。在平面内,原点的右边为正,左边为负,原点的上边为正,下边为负。 2、坐标平面内被x轴、y轴分割成四个部分,按照“逆时针方向”分别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注意:x轴、y轴原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段,在x轴上垂足所显示的数称为该点的横坐标,在y轴上垂足所显示的数称为该点的纵坐标。点的坐标反映的是一个点在平面内的位置。
写坐标的规则: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用“,”隔开,全部用小括号括起来。 如P(3,2)横坐标为3,纵坐标为2。
特别注意坐标的顺序不同,表示的就是不同位置的点。所以点的坐标是一对有顺序的实数,称为有序实数对。
4、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一一对应。 5、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的特征:
(1)点P(x, y)在第一象限?x >0,y>0; 点P(x, y)在第二象限?x<0,y>0; 点P(x, y)在第三象限?x<0,y<0; 点P(x, y)在第四象限?x>0,y<0。 (2)点P(x, y)在x轴上?y为0,x为任意实数。
点P(x, y)在y轴上?x为0,y为任意实数。 6、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1)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1(a,?b); (2)点P(a,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P2(?a,b);
?b); (3)点P(a,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P3(?a,6
(4)第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点: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 (5)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点: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7、点P(x, y)坐标的几何意义:
(1)点P(x, y)到x轴的距离是| y |; (2)点P(x, y)到y袖的距离是| x |; (3)点P(x, y)到原点的距离是二、函数的图象
1、意义: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x与函数值y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这些点所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2、作函数图象的方法:描点法。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3、一般函数作图象,要求横轴和纵轴上的单位长度一定要一致,按照对应的解析式先计算出一对对应值,就是坐标,然后描点,再连线;画实际问题的图象时,必须先考虑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时为了表达的方便,建立直角坐标系时,横轴和纵轴上的单位长度可以不一致。
x2?y2
§17.3 一次函数
一、一次函数的概念
之所以称为一次函数,是因为它们的关系式是用一次整式表示的。学习此概念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其表达式上:
一次函数通常是指形如:y=kx+b(k、b为常数,k≠0)的函数,凡是成这种形式的函数都是一次函数。而当b=0时,即y=kx(k≠0的常数),则称为正比例函数,其中k为比例系数。 (2)从其意义上:
它们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关系具有特定的意义,如,如果说两各变量之间具有一次函数关系,我们就可按照概念设出函数关系式,成正比例关系的也同样,如,若s与t成正比例关系,我们便可设s=kt(k≠0,t为自变量) (3)“正比例函数”与“成正比例”的区别:
正比例函数一定是y=kx这种形式,而成正比例则意义要广泛得多,它反映了两个量之间的固定正比例关系,如a+3与b-2成正比例,则可表示为:a+3=k(b-2)(k≠0) 二、一次函数的图象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所以对于其解析式也称为“直线y=kx+b,直线y=kx”。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描出两个点,在通过两点作直线即可。
1、画正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的图象时,只需要这两个特殊点:(0,0)和(1,k)两点;
7
2、画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图象时,只需要找出它与坐标轴的两个交点即可。
b
一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是:(0,b),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k ,0) 3、若两个不同的一次函数的一次项的系数相同,则这它们的图象平行。
4、将y=kx的图象沿着沿着轴向上(b>0)或向下(b<0)平移|b|各单位长度即可得到y=kx+b。 5、求两一次函数的交点坐标:联立解两各函数解析式得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求的自变量x的值为交点的横坐标,求出的y的值为交点的纵坐标。
三、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性质是由k来决定的。 1、正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的性质
(1)当k>0时,图象经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图象经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2、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的性质 (1)当k>0时,
①当b>0时,图象经过一、三、二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②当b<0时,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上升。 (2)当k<0时,
①当b>0时,图象经过二、四、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②当b<0时,图象经过二、四、一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这时函数图象从左到右下降。 四、确定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意义:
(1)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y=kx(k≠0的常数)中的常数k; (2)确定一个一次函数,需要确定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k≠0)中常数k和b。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