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学区建立教学管理中心。由白雪梅等相关同志组成,负责统一大学区内课程计划、教学进度及质量监测与评价。加强教学管理交流,积极研讨探索教学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统一质量检测,科学评价和调控课堂教学,定期组织大学区分学科互动研讨会,促进学区质量整体提升。
(三)现代化设施设备共享
由丁晋等相关同志组成,大学区制定设施设备共享办法,由设施设备管理负责人组织具体实施。各学区要在充分调查和掌握学区资源基础上,建立资源档案库,按照各成员学校需求情况进行安排和使用,共享本学区内学校各部室及各类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场地,形成优质聚集效应,促进教育资源的深度流动与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学区内硬件资源的作用。学区长要协调成员学校硬件建设,筹措经费,解决突出的部室及设施设备等建设不足问题,努力达到标准化学校要汃,从而提高优质资源共享效掇。
(埛)优质教师资源共享
大学区覑栩据本学区教学及学科需要制定教师交流工作计划,
交流。
七、?衬“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一)准备及宣传动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2月) 莤眏调研,精心谋爒,明确目标,科学制定推行“崧学区管理
长学校根据学区情况,制定备学区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学习“大学区
管理制”相关要求,统一思惲L提高莤识,切实增强推行“大学区管理制”的责任意识和争先意识,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5年12月)
全面启动并实施“大学区管理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明确推进工作重点。学区长学校在推进过程中要加强指导,边工作、边总结,及时修订各项评估指标。在2013年春季学期适时召开大学区现场推进会,交流推进经验。2013年底,召开大学区实施研讨交流会,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大学区管理工作高质量科学运转。2014年春季学期,进一步总结推进工作经验、亮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总结完善阶段(2016年1月—2016年6月) 逐步完善大学区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总结并推进工作经验,继续扩大成果推广,努力提高优质教育覆盖面,表彰先进学区、学校和个人,促进大学区管理常态化,增强管理效能,提高管理水平,扩大管理效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八、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全面统筹规划。要将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对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进行深入调研,根据本学区教育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逐年实施目标,促使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协调发展。
(二)经费保障。要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专项经费,要统筹安排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建设及设施配备、教学活动、教科研等方面经费,积极改善办学条件。
(三)师资保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工作力度,创新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教师资源总量。完善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深化教师转任交流和支教工作,不断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四)宣传保障。要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各界广泛解读和宣传改革政策和内容,积极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良好氛围。
九、推行“大学区管理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学校要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领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科学分析学校现状,结合校情做好各项准备及推行工作。
(二)科学制定方案。学区内各校要根据工作方案要求,从教师业务考核、教师工作量、教研奖励措施、教学计划安排等方面,制定工作措施,确保大学区工作顺利推进。每学期开学初,分学区要将推行工作计划、活动时间表上报大学区办公室。把握推进方法,在推进改革工作实践过程中,要坚持形式统一与深度融合相结合,资源共享与壮大资源相结合,整体推进与局部突破相结合,促进工作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三)科学有效实施。要围绕“九统一”,突出重点,在统一组织备课、共享设施和教师交流方面寻求突破;要抓住改革的关键环节,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机制、体制,科学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四)加强档案管理。分学区、各成员学校要加强“大学区管理制”专项档案管理。重视并认真做好大学区相关文件、原始资料、活动记录和研究成果的存档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