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如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①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看到的现象是 .
②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这种浓盐酸 g; ③盐酸属于无氧酸,分类的依据是 ;
④盐酸具有酸的通性.有盐酸参加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任写一个);实验室通常检验盐酸中含有氯元素的化学方程式 .
23.“侯氏制碱法”的生产原理是:先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再将压缩的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的氨盐水,得到碳酸氢钠晶体,分离得到的碳酸氢钠晶体充分受热分解后即可制得纯碱. NaCl和NH4Cl的溶解度表:
温度(℃) 溶解度 NaCl 0 35.7 29.4 10 35.8 33.3 20 36.0 37.2 30 36.3 41.4 40 36.6 45.8 50 37 50.4 (g/100g水) NH4Cl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①10℃时,NaCl的溶解度是 ;
②图中,表示NH4Cl的溶解度曲线是 (填“A”或“B”)
③常温20℃时,配制的饱和食盐水的质量分数为 ,将食盐水的温度提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将提高,而实际生产中往往在常温下进行,这样做的理由是 ;
④若NaCl和NH4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表示其饱和状态的点在图中可能位于的区域是 (选填 I、II、III、IV);
⑤生产中通入氨气及二氧化碳,若要提高这些气体的溶解度,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第5页(共28页)
(选填编号)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加水量.
八、简答题(共22分)
24.为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有多种实验方法可行.
①电解水的实验可证明水中含有氢元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请再列举一种实验方法 (下列②中方法除外).
②实验室也可以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装置如图1所示(图中浓硫酸起干燥作用):
“A”中盛放锌和稀硫酸的玻璃仪器名称是 .根据 现象,就可以判断有水生成,进一步得出水中有氢元素.
③“C”中如果有8g氧化铜参加反应,理论上可以得到的水有多少g?含有水分子有多少个?(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a.水有多少g? b.水分子有多少个?
④实验完毕,装置中药品的质量一定减轻的是 (选填上图装置编号:A、B、C、D、E).有机物中一定含有 (填写元素名称),许多有机物中也同
第6页(共28页)
样含有氢元素.为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回答相关问题:
⑤如果进行如图2实验,通过燃烧证明有氢元素,该实验方法中看到的现象是 .
⑥如果进行分解实验,只要证明有 单质生成,也可证明甲烷中有氢元素.
25.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部分工艺流程简图.
①试剂I的名称为 ;操作Y为过滤,如果在实验室进行,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种,过滤后滤液仍有浑浊,而过滤器完好,则可能操作不当引起,该操作可能是 .
②硫酸与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硫酸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往铁粉(含少量氧化铁)中加入硫酸,除铁、氧化铁与硫酸发生反应外,一定还发生其它反应.作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③氢氧化亚铁转变成氢氧化铁的反应为:4Fe(OH)2+O2+xH2O═4Fe(OH)3,经配平后,x为 .
④最后将Fe(OH)3进行一定处理成为Fe3O4.如果取用某种铁粉(含少量氧化
铁)样品进行实验室模拟,若该样品含铁元素16.8g,最后得到Fe3O4 mol.
第7页(共28页)
2017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4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气体会造成酸雨污染的是(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氢气
【考点】9C: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分析】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是指溶液pH小于5.6的雨水;酸雨主要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而成,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CO2,故选项错误. C.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故选项正确.
D.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不是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自然现象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的是( ) A.房屋倒塌
B.冰雪融化
C.火山喷发
D.山体滑坡
【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房屋倒塌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火山喷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山体滑坡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第8页(共28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