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委省政府,同时报请省教育厅、教育工委启动专项预案,并在委厅专项应急处臵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具体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臵工作。及时将应急处臵情况报省委省政府。
二、重大事件(Ⅱ级)应急响应
重大事件(Ⅱ级)发生后,校应急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相关专项预案,将有关情况上报省委省政府,同时报请省教育厅、教育工委启动专项预案,并在委厅专项应急处臵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协调下,具体开展现场应急处臵工作。及时将应急处臵情况报省委省政府。
三、较大事件(Ⅲ级)应急响应
较大事件(Ⅲ级)发生后,校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处室(单位)立即组织力量深入事发地,指导、开展处臵工作,并将处臵情况及时报校应急领导小组。
校应急领导小组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并及时报省教育厅、教育工委。必要时启动相关专项预案,并依照程序报省教育厅、教育工委,请求省相关部门支援、配合。
四、一般事件(Ⅳ级)应急响应
一般事件(Ⅳ级)发生后,校分管领导和相关责任处室(单位)立即赶赴事发地组织、开展处臵工作,并将处臵情况及时报校应急领导小组。
校应急领导小组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并及时报省教育厅、教育工委。视事件性质和发展趋势,决定是否按Ⅲ级事件处臵。
第五章 应急保障
一、信息保障
建立健全并落实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收集、传递、报送、处理等各环节运行机制,完善信息传输渠道,保持信息传输设施和通讯设备完好,保持通讯方便快捷,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的安全畅通。
二、物资保障
9
建立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储备,保障妥善处臵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充足。特殊应急物资应由专人保管,保证物资、器材的完好和可使用性。物资存放合理,保持通道畅通,物资运输便利、安全。
三、资金保障
学校所需应急资金由综治办、财务处提出,经校财经工作小组审核后,纳入学校统一财政预算。
四、人员保障
组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备队,一旦启动预案,立即投入使用。应急预备队按照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和指挥部门要求及时调整成员组成。应急预备队主要由学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和后勤服务工作等部门人员组成。
五、培训演练保障
积极开展应急处臵工作队伍的技能培训,定期进行应急模拟演练,提高协同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具体保障措施见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中应急保障部分。
第六章 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应急处臵
一、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
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的等级标准原则按照《国家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教育部《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执行,根据《海南省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群体性事件的突发紧迫程度、形成的规模、行为方式和激烈程度、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发展蔓延的趋势等,由高到低划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别重大事件(Ⅰ级):聚集事件失控,并未经批准走出校门进行大规模游行、集会、绝食、静坐、请愿以及实施打、砸、抢、烧等,引发地区、行业性的连锁反应,已形成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
10
件;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Ⅰ级对待的事件。
(二)重大事件(Ⅱ级):聚集事件失控,网上出现大面积的串联、煽动和蛊惑信息,校内聚集规模迅速扩大并出现多校串联聚集趋势;校内出现未经批准的大规模游行、集会、静坐、请愿等行为,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瘫痪;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Ⅱ级对待的事件。
(三)较大事件(Ⅲ级):单个突发事件引发连锁反应,校园内出现各种横幅、标语、大小字报,有关事件的讨论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引发在校内局部聚集,一次或累计聚集人数不足100人,但已形成影响和干扰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生活秩序的群体性事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Ⅲ级对待的事件。
(四)一般事件(Ⅳ级):事件处于单个事件状态,可能出现连锁反应并引起聚集,群体性事端呈萌芽状态。单个性突发事件已引起师生广泛关注,师生中出现少数过激的言论和行为,校园内或校园网上出现大小字报,呈现可能会影响校园稳定的苗头性信息;以及视情需要作为Ⅳ级对待的事件。
要根据事件的发展趋势动态调整事件级别,以不断调整应急措施和方案,加大应急处臵力度,提高应急处臵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
二、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预防和预警 (一)预防预警信息
各部门和各学院要经常研究影响学校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好舆论舆情的分析。密切注意和防范敌对势力的渗透和利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偶发问题进行炒作和煽动。对可能引起学生高度关注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特别是对危及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或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等容易激化学生情绪的问题,以及敏感期、重大政治活动、重大节庆、重大文体活动以及发生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期间,在落实安全措施的同时,应当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要求,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
11
态,坚决防止个性问题向共性问题转化,局部问题向全局性问题转化,经济问题向政治问题转化,非对抗性矛盾向对抗性矛盾转化。
三、信息报送制度
(一)校园安全类突发事件信息采取分级报送的原则。
(二)坚决执行重大情况报告和请示制度,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信息,各部门和各学院要及时报告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由党办、校办向教育厅、教育工委、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通报,防止因重视不够、应对不妥、处臵失当,或者被敌对分子插手、利用而激化矛盾、扩大事端。
(三)校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分析和研判发生社会安全类突发事件后各方面的反应,掌握发展态势,Ш级(含Ш级)以上事件直报校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并抄报省维稳办、公安厅等部门,同时按照校应急领导小组要求,与有关单位联系,协助处理有关突发事件。校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利用校园网、广播站等宣传手段广泛开展宣传教育。与省公安厅、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信息产业局等沟通情况,提请协助和支持,加强互联网监控,坚决防止有害信息传播,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应急响应
(一)特别重大事件(Ⅰ级)的处臵
1、若事件已超出校园范围,且事态再扩大、依靠学校力量无法平息的情况下,除按照Ⅳ-Ⅱ级事件响应程序外,学校应立即向省委、省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通报当地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请求派遣警力进校,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避免冲突加剧和学生受伤。学校立即启动预案,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成立现场指挥部,并适时组成工作小组,迅速深入各相关学院,靠前指挥,果断处臵,并将处臵情况报省教育工委、教育厅和省委、省政府。
2、一旦学生走出校门上街集会、游行,派人劝阻,如劝阻无效,要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做好维持秩序的工作,防止社会闲杂人员和别有用心的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