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湛江市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27 7:11: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湛江市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这是苏格拉底临终前说的话,一代思想家为真理和自由而殉道。与此相对应,中国思想界当时的状况是( ) A.孔子为宣传“仁”和“礼”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B.儒道法等各流派正为自已的主张而争鸣 C.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大一统”思想得到尊崇 D.明清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实行思想专制 2.宋史专家赵宝珠认为:“……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论述的是宋代的( )

A.街市 B.坊市 C.夜市 D.草市

3.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 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4.有学者认为,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古代科学家在研究科学时,不仅研究动机与儒家思想有关,所运用的知识中包含着从儒家经典中所获得的知识,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与儒学的经学方法相一致。这说明( )

A.古代科技存在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 B.科学家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 C.古代科学研究以儒家经典作为指导 D.古代科学研究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5.有史料记载:在19世纪末的中国,“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下列对这种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 B.崇洋媚外思想流行

C.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进步 D.反映了社会生活方式的近代化 6.孙中山曾说过:“谓袁不可信,但我因而利用之,使推翻二百六十年贵族专制之满洲,则贤于用兵十万,纵其欲继满洲为恶,而基础已经远不止如前,覆之自易,故今日可先成一圆满之段落。”从中可看出孙中山( )

A.将建立共和制度的希望寄托在袁世凯的身上 B.利用袁世凯推翻清王朝,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C.认识到唤醒民众的重要性,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认为民族革命任务已完成,准备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7.某时期的报纸上出现了一首题为《相隔一层纸》的诗:“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咬紧了牙齿对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请问这首诗最早可能创作于什么时期(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8.1933年,《申报》登载了这样一段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高压状态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 )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1页 共5页】

A.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B.民族工业在大危机机遇下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建设深受苏联思潮的影响 D.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

9.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

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八一三事变后 D.重庆谈判后 1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

A.调整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12.下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 ) ①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③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13.“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其思想精髓是(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团结一致 D.祖国统一 14.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15.关于雅典民主政治,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这段话( )

A.表明雅典人用抽签的方法雇用一些行业的人 B.实质上揭示了直接民主制度的弊端 C.认为抽签选举方式的危害小 D.管理国家事务比抽签雇人容易出错 16.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进步,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是如何践行这种观点的? ( )

A.整理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 B.修复了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 C.到希腊和罗马修学、旅游 D.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尊重人性

17.欧洲某一时期,社会上不再希望妇女外出工作,相反鼓励妇女献身于传统的事业,如养育子女、管理家庭,以及保留传统家庭的价值观。这一时期形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固守农耕社会的家庭模式 B.工业发展影响家庭观念 C.经济发展提升了妇女地位 D.女权运动冲击家庭结构 18.1776年7月4日北美发表《独立宣言》,宣称:“……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材料中的思想观点主要来自于( )

A.伏尔泰、卢梭 B.洛克、卢梭 C.孟德斯鸠、狄德罗 D.康德、孟德斯鸠 19.“专注于对自然的任意和瞬间的描绘,对作品的思想内容无动于衷。”此类美术作品属于(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派 D、现代主义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2页 共5页】

20.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C.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21.以下标志不属于全球性经济组织的是( )

A B C D

22.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批判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②成为西方国家进一步扩张侵略的“理论依据” 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自然史基础 ④成为近代中国民族觉醒、奋发图强的思想动力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

A.科学社会主义者 B.空想社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 D.第一国际领导人

24.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被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誉为“民主巨星”。下列最能论证这一评价的依据是( )

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

C.罗斯福通过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制度靠拢 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

2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该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二.问答题。(共50分) 26.(2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狗 猪 稷 黍 粟 鸡 羊

麦 豆 麻 稻 牛 马

五谷六畜图 犁耕图

材料二《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3页 共5页】

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清史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4分)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9分)

(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8分)

(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 27.(25 分)变革是社会制度不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议会制度改革大事记 年代 事件 1867 年 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 46 个“衰败选区”, 分给了 52 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 年 通过投票法案 1883 年 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 1884 年 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 450 万人 1918 年 法案授予年满 30 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

——钱满素《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材料三 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是,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包括议会制、多党制等,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的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正在与时俱进,不断呈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议会制度改革的特点。(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 “胡作非为或盲动”的?(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近代中国模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9分)概括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4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4页 共5页】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B 11 D 21 A 2 D 12 C 22 D 3 D 13 B 23 B 4 D 14 D 24 B 5 C 15 B 25 C 6 B 16 D 7 B 17 B 8 C 18 B 9 C 19 C 10 B 20 B 二、问答题。(共50分) 26.(25分)答案:

(1)基本特点: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产业结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4分)

(2)纺织业发达,工匠与机户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工匠无生产、生活资料。(6分)本质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分) (3)不同。(2分)材料三反映的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4分)对社会起阻碍作用。(2分)

(4)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自然经济的稳定,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

27.(25分)

(1)特点:以和平、渐进方式推行;选举资格不断降低;选举权范围不断扩大;依法推进改革。(任答三点6分)

(2)说明:总统经选民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三权分立,总统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和制约。(2点6分)

(3)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专制主义传统深厚;教育水平低下,民主意识淡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9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9分)

特点: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坚持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道路。(4分)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第5页 共5页】

湛江市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dsjz54q233uh255c6he20sz532alg00cc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