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垄断价格上下波动 D.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18.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9、一般情况下,获利水平低于平均利润率的资本是 ( )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借贷资本
20、平均利润形成后,创造的剩余价值大于实际得到利润的部门,其资本有机构成( ) A.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C.等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无关 21、资本主义生产成本是( )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C.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全部劳动
22、两块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的土地,一块离市场较近,一块离市场较远, 租用前者必须多交一定地租,它属于 ( )
A.级差地租I B.级差地租II C.绝对地租 D.垄断地租 23、反映资本家预付可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
A.工人工资的多少 B.剩余价值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利润率 24、商业资本家支出的各种流通费用也要获得( )
A. 垄断利润 B.产业利润 C. 平均利润 D.超额利润 25、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
A.资本积聚 B.资本积累 C.资本集中 D.资本垄断 26、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 )
A、商品的个别价值 B、商品的社会价值 C、商品的生产成本 D、商品的生产价格 27.利润率的变动与( )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剩余价值率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部门之间竞争会导致( )
A.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B.不同生产部门所获利润完全相等 C.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受到打击
D.全社会平均利润之和与剩余价值之和不相等 E.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 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 )
A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资本在不同部门之间发生转移的过程 D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E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3、利息是 ( ) 。
A 借贷资本家凭借资本所有权而获得的一种收入 B 职能资本家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 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D 大于平均利润 E 等于平均利润 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农业的资本机构成较低
C.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 D.不同地块地理位置的差别 E.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5、生产成本是( )
A.资本家预付的资本 B.生产过程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C.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限 D.商品价值的一部分 E.平均利润的一部分 6、股票价格 ( )
A.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B.与预期股息收入成正比
C.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 D.是它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E.不是股票的票面额
7、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是( )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 E.部门之间竞争的程度 8、绝对地租( )
A 是与土地的等级相联系的地租 B 只是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必须缴纳的地租 C 是因为土地的私有权的垄断而形成的地租 D 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 E 租种劣等地也必须缴纳的地租 三、辨析题
1、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肥沃程度不同
3、因为利润和剩余价值在量上相等,所以剩余价值率同利润率相等。 4、商业资本不参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5、形成绝对地租的原因是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6、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计算题
1、设:某银行家自有资本11.5万元;吸收存款10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了用于银行业务开支5000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率为5%。银行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张发行股票,股息率9%。 试计算:(1)银行利润是多少? (2)银行利润率是多少?(3)每张股票价格是多少? 2、假定一年内预付的产业资本为8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是8∶2 ,剩余价值率为100% ,不变资本一次性转移到产品中去。商业资本家为了销售商品,需要预付商业资本200万元。试计算:
(1)社会平均利润率( p ′)是多少? (2)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各是多少? (3)产业资本家以什么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以什么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3、全社会有甲乙丙三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4:1、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60%、40%,使用年限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计算:(1)各部门的所费资本总额?(2)各部门的剩余价值总额?(3)各部门的利润率?(4)平均利润率?(5)各部门的平均利润?(6)各部门的生产价格? 五、论述题
1、商业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商业利润是怎样形成的? 2、试论平均利润率变化规律? 3.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第七章 资本社会化与国内垄断
选择题
1、垄断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主要有两种方式:
A垄断组织之间成立价格协议 B垄断组织与非垄断组织之间进行协商 C由实力强的垄断组织实行领价制
D非垄断组织对垄断组织施加压力E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定价 2、资本主义银行垄断的形成,使银行具有了新作用,这个新作用是
A银行由普通的中介人变成万能的垄断者 B银行垄断资本可以去吞并和排挤小银行 C银行成了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中介人
D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银行可能发放更多的贷款 3、资本主义国家的实际统治者是
A领导者阶层 B中间阶级 C资本家 D金融寡头 4、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内的统治是通过
A“个人联合”实现的 B“参与制”实现的 C金融联系实现的 D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对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政治经济学(资)习题集参考答案
绪论部分答案
B B C D A C
第一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 D B A A,6-10 DA B D A,11-15 CDCB A,16-20 C D BDC,
21-25 ABAAC 二、多项选择题
1、CD 2、CD 3、CD 4、BD 5、ABC 6、AB 7、ABCD
8、AB 9、BCD 三、辨析题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1) “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的观点是对的,但笼统地认为相同的商品卖同样的价钱是片面的。
(2)不同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类商品所用的劳动时间不同,个别劳动时间较低的商品生产者可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商品,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市场供求关系各有不同。因此,商品的价格也不尽相同。
(3)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命题错误。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但是,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并非商品也不具有价值,却取得了商品的形式,可以买卖,从而具有价格。尽管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有价格的东西并不一定具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这个说法错误。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却不是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因为,劳
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但有劳动这一要素,而且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使用价值)的源泉。马克思指出:“劳动并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此观点正确。
(2)金和银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而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易于分割,耐磨蚀、抗腐蚀、容易保存等自然属性,使它们天然适合充当货币材料。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5、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这种说法符合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变动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是,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创造价值,所以,不论劳动生产率怎么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掌握劳动生产率的概念,明确劳动生产率是指具体劳动的生产效率,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不创造价值。 6、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命题错误。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因为:
①价格升降的幅度不会与商品价值相差太远。
②从个别商品交换过程来看,虽然有些商品的价格低于其价值,有些商品高于其价值,但从长期交换过程或从全社会来看,高于或低于价值的价格是可以互相抵消的,商品的总价格和总价值是相等的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劳动生产率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表
示。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但不能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
四、计算题
? 1、解: 根据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成反比的原理:劳动生产率 =1/单位商品价值量 ? ∵去年劳动生产率=1/1=1
? ∴ 今年劳动生产率=1·(1+25%)=125%
∴今年大米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125%=0·80元 2、答案:货币需要量(M)=PQ×V=42000/10=4200(亿) 货币流通速度=PQ/M=42000/5250=8(次) 3、答案: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
=流通市场货币需求量/纸币流通总量=30000(1+20%)/50000 =0.72
则纸币贬值了(1—0.72)×100%=28%
4、答案:X=(1500元+200元—600元)/5次=220元。流通中需要货币总额的数量为220元。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