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6、琵琶行并序 - 教案设计 - 完整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14:49:3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345290011.doc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叹息,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命运、遭遇?.“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①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当年:艳盖群芳,艺压京城,人妒人捧,年年欢笑;(色艺双绝、技高貌美、青春年少、欢笑红颜)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委身商人,独守空船。(飘零憔悴、饱受冷落) 京倡 商妇 怨

②借助注释、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当年: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京城作官、、身居高位、位至谏言,名动京师)

而今: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谪居九江,凄凉落魄) 京官 谪官 恨

③“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明确:音乐(琵琶声)。 五、课外作业

1、赏析诗歌第二段关于音乐的描写; 2、完成课后练习; 3、背诵全诗。

第四课时

合作探究

一、全诗共写了几次音乐?(连带诗歌结构)是怎样写的? 第一次 诗人送客闻琴 邀相见 (暗写、侧面烘托) 第二次 弹奏《霓裳》《六幺》 诉沦落(明写、详写) 第三次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青衫湿(明写、略写、侧面烘托)

二、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1、找出比喻句并分析各比喻句描摹出了音乐的什么特点?并分析比喻描写的好处。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

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 (轻柔尖细、委婉缠绵)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悠扬婉转、悦耳动听) 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叠词和联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联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5

345290011.doc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曲中带情:

以听者的感受衬托音乐的声情并茂。 琵琶曲如此感人,除了琵琶女弹奏之技艺高超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情。琵琶女是带着感情了弹奏的,而诗人也是带着感情来听、来描摹的。

三、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体会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

第二乐章“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

第三乐章“沉思曲”:“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第四乐章“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帛裂也是心碎),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也和诗人无辜遭贬的愤懑不平相合。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也和诗人的遭遇有相通之处,作者深深领悟其中的感情),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

四、完成课后练习

6

345290011.doc

词类活用

1.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夜,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2. 遂命酒。(名词\酒\受助动词\命\修饰,作动词:摆酒席。) 3. 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重\轻\的意动用法:以〃〃〃〃〃为重,以〃〃〃〃〃〃为轻。) 4.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5. 血色罗裙翻酒污。(污,被动,被玷污) 古今异义

1.因为长句。古:因此创作;今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2.铁骑突出刀枪鸣。古:突然,发出; 今:1.鼓出来。2.超过一般的显露出来。3.使超过一般。

3.暮去朝来颜色故。古:面容的色泽;今:颜色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4.凄凄不似向前声。古:刚才的;今:表方位。)

5.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古:……的第二年;今:明年。

6.似诉平生不得志 古:称心如意;今:志愿实现,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7.凝绝不通声暂歇 古:时间短促,忽然;今:暂时。 8.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年龄大;今:长兄,长子。

9.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整理;今:使紊乱变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 通假字

1.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鎞 \,钗子。 2. 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 3. 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用拔子划。 一词多义

1. 言: (1).感斯人言。(话,名词。) (2).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3)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2. 命: (1).遂命酒。(叫,吩咐,命令,动词。) (2).命曰《琵琶行》。(取名,动词。)

3. 是: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这,此,指示代词。) (2).自言本是京城女。(是,动词。)

4. 为: (1).因为长句。(写,做,动词。) (2).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 (3).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

5. 语: (1).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6. 轻: (1).轻拢慢捻抹复挑。(轻轻,形容词。) (2).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7. 暂: (1).凝绝不通歌暂歇。(短暂,副词。) (2).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顿时,忽然,副词。)

8. 泣: (1).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2).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文言句式

7

345290011.doc

1. 歌以赠之。(介词\以\的宾语\歌\前臵,以示强调。)

2.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词结构后臵。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 转徙于江湖间。(介词结构后臵。\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 使快弹数曲。(\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 送客湓浦口。(\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7. 感斯人言。(\感\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在\。)

五、布臵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配套练习

3、就一段音乐,如《梁祝》或《二泉映月》写一段描述音乐的文字,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写音乐:邀相见 诉沦落 青衫湿

比喻 叠词和联绵词 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前奏曲 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

8

搜索更多关于: 16、琵琶行并序 - 教案设计 - 完整版 的文档
16、琵琶行并序 - 教案设计 - 完整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dtir4tv996c4ro7poo5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