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7:49: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音乐眼界,丰富学生的歌曲储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介绍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

师:请同学们完整听赏一组同一风格区的音乐作品,然后概括这一风格区音乐作品的特点。

▲草原风格区:蕴涵游牧民族粗犷的气质,苍劲有力。 ▲新疆风格区:受西域影响的音乐风格,活泼欢快。 ▲东北风格区:直白、豪爽的风格 ▲西北风格区:高亢的风格 三.本单元总结:

本单元,我们通过欣赏、演唱,了解了我国北方音乐的大致分类以及作品的风格。北方民歌如同北方人民一样,粗犷、高亢、豪爽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民歌是一个民族千百年来思想、精神凝聚而成的艺术成就,它产生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传承于民间,下节课,我们将继续领略朴实无华、风格多样的中国民歌。

第四单元《丝竹流韵》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准备:PPT、CD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听:《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 动: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 教材分析: 《欢乐歌》:江南八大曲之一,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表达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

《紫竹调》:“紫竹调”是沪剧曲牌之一,由江南山歌、小调,经过长时间演化而逐步形成的,与江南丝竹的风格极为接近。

《卜算子.咏梅》:这是一首由毛泽东诗词谱写的歌曲,旋律中融入了昆曲的元素,全曲舒展激昂,既有江南音乐的甜美、婉约的风格,又不失迎风奥霜的刚劲气势。

《小巷风韵》:歌曲以苏州评弹的曲调为基础,并插以短小具有苏州评弹典型特点的间奏,从而赋有浓郁的江南韵味,勾勒出江南古城粉墙黛瓦、垂柳轻舟的秀美画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欢乐歌》、《紫竹调》、《卜算子.咏梅》、《小巷风韵》,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感受“江南丝竹”: 1.欣赏《紫竹调》

欣赏乐曲,说出乐曲的情绪风格、主要演奏乐器。 揭示曲名,简介“紫竹调”

2.介绍“江南丝竹”:流传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以及上海一带的丝竹音乐。主要乐器有笛、箫、笙、二胡、琵琶、三弦、扬琴等。

3.师:下面我们来欣赏江南丝竹八大曲之一的《欢乐歌》。 欣赏《欢乐歌》,留心听以上几种乐器的音色。 4.完成P31/露一手

三.欣赏、拓展“昆曲”、“评弹”

1.师:江南的地方戏曲有很多,你们知道哪些? 生回答(黄梅戏、越剧、昆曲等)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昆曲。 2.简介昆曲:起始于元末明初的昆山腔,迄今已有600年的历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是一种融诗、歌、舞、戏于一体的艺术形式。

3.听赏昆曲《牡丹亭》选段【皂罗袍】 4.欣赏《卜算子.咏梅》

4.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

5.听赏苏州评弹《笑中缘》 6.欣赏《小巷风韵》 四.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唱:《水乡歌儿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赞美江南水乡的歌曲。 过程与方法:

用欢快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导入: 1.播放《欢乐歌》(片段)

请学生说出乐曲的名字、类别。

说出乐曲的演奏乐器有哪些,巩固对民族乐器的认识。 三.学唱体验:

1.复习四年级时学唱的《忆江南》,说出歌曲的名字 师:在你的印象中,江南是什么样的? 回忆语文课文《水乡歌》,想一想:水乡(湾)多,(船)多,(歌)多。

师:今天我们来学唱歌曲《水乡歌儿多》 2.听范唱,说出此时水乡孩子们的心情怎样?

在歌词中,找到表达孩子们快乐心情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感受歌词所描绘的美丽景色。

3.学唱歌曲

听辨歌曲中休止符的位置,感受歌曲前后乐段不同的情绪。 反复听唱,指导有困难的乐句。

完整演唱歌曲,指导学生从力度、速度等方面,表现水乡孩子细腻、含蓄的形象。

四.课堂总结:

师:水乡是美丽的,水乡孩子是幸福的。课后找一找歌颂水乡的音乐作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听:《外婆桥》、《姑苏风光》 拓展:吴文化 教材分析: 《姑苏风光》(大九连环.码头调):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套《大九连环》是用5首江南流行的时调联结而成的民歌套曲,歌唱了江南名胜苏州一年12个月的美妙景致和风情民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欣赏具有民谣风格的歌曲《外婆桥》,感受水乡孩子眼中家乡的变化,心中盼望去外婆家的急切心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姑苏风光》,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苏州方言的独特腔韵,品位吴越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外婆桥》:

1.全班齐唱《水乡歌儿多》,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江南水乡孩子的细腻、羞涩的性格。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水乡孩子还有什么样的特点?

2.欣赏《外婆桥》,学生跟音乐轻唱,然后回答

师:这首歌中,我们感受到水乡孩子活泼可爱的个性,以及去外婆家的迫切心情。

3.跟音乐轻唱歌曲 三.欣赏《姑苏风光》 1.简介歌曲:

2.初听歌曲,留心歌词的读音。说说歌曲赞美了什么? 3.复听歌曲,轻声哼唱。 四.拓展了解——吴文化

1.跟音乐轻声演唱《姑苏风光》,说出曲名

2.师:苏州是江南有名的古城,古代时称为“姑苏”,苏州一带地区称为“吴”,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这一带的传统文化——吴文化

3.简介吴文化:

物质层面——有巧夺天工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典园林,有古朴凝重的“香山帮”建筑。

有美轮美奂的丝绸——苏锦,有名列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

有精细雅致的吴中工艺等。

文化层面——有“百戏之祖”的昆曲。 有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声音的苏州评弹。 有名家辈出的吴门画派,有历史上被称为“南桃北杨”的桃花坞木刻年画。

4.在音乐声中,将图片与文字对应(写在作业纸上) 五.课堂总结

苏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含三维目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duzr2kyu88njyz27jgz_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