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开发研究在精密制造、可靠性、智能控制(通过在线的检测及时根据原料的变化和生产能力的变化进行生产线全过程的智能控制)、自动化和节能方面与尖端水平产品相比仍有差距的设备。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个性化设备:应用于不同种类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原料的处理及产品生产装备,例如大容量浸渍桶的动平衡和效率、粘胶长丝废气收集和富集技术和装备等。
2.高程度自动化设备:大规模快速调节、稳定运行自动化控制装备,如全自动分级打包机及出入库系统、全自动拆包喂粕系统、酸浴自动过滤机等。
3.高性能纤维生产设备:大容量,高速度,均一化生产设备,如大幅宽精炼机和烘干机等。 4.高品质设备:耐用、生产优质、高附加值产品设备,如高压差粘胶纤维过滤机等。 3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粘胶纤维生产企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主要包括了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及排放指标(处理后)、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要求等六类。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粘胶纤维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清洁生产审核,也适用于新扩改建粘胶纤维生产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环保核查、排污许可证和行业准入等资源能源消耗清洁生产管理需求。
4 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图
图3 粘胶纤维生产排污节点图
5 指标体系的编制 5.1 编制原则
第一、依据法律、相应标准制定的原则;
第二、反映粘胶纤维生产特点的原则;
第三、促进粘胶纤维清洁生产和技术进步的原则; 第四、设立粘胶纤维生产行业标杆,淘汰落后企业的原则;
第五、促进粘胶纤维生产行业新建企业或新建项目满足国家与地方政府主管对项目核准和市场准入的要求;
第六、促进现有粘胶纤维生产企业完善清洁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粘胶纤维生产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要求。
5.2 编制方法
根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 年第33号公告)要求,组成由代表企业和行业管理部门参与的编写工作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编制结构和格式应符合GB/T1.1的要求,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引导企业开展源头减量、过程清洁和产品绿色的活动。
指标选取具有前瞻性、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指标数据易于获取。以定量指标为主,对一些技术、工艺、管理等指标不能定量时,可采用定性指标。对数据来源、收集、指标计算方法作出相应的明确规定,选取有利于真实衡量企业清洁生产状态的指标权重值和基准值。
定量指标选取具有代表性、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定性指标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等选取,用于考核企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政策情况。
5.3 技术路线
本指标体系按以下编制技术路线组织编写工作,有关编制技术路线内容详见图3。
图 4 再生纤维素纤维制造业(粘胶法)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路线图
5.4 编制过程
5.4.1成立指标体系起草小组
2016年5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组织开展粘胶纤维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起草组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办公室、纤维素纤维分会、粘胶纤维生产企业为主要起草单位进行的指标体系起草工作。
5.4.2资料收集调研
起草小组实地调研与发函调研相结合,针对粘胶纤维生产流程特点、《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