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焊接检验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①母材的焊接材料
②焊接设备、仪表、工装设备 ③焊接接口、接头装配及清理 ④焊工资格 ⑤焊接环境条件
⑥现场焊执着参数,次序以及现场施焊情况 ⑦焊缝外观和尺寸测量
⑧焊缝外观均匀、致密,不能有裂纹、焊瘤、气孔、夹渣、咬边弧坑、未焊满等缺陷。
⑨焊缝外观检查的质量要求符合GB10854《钢结构24小时之后进行,无损探伤的部位,探伤方法,探伤比例等按GB1345《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规定施工。
⑵焊接返修
①焊缝无损探伤发现超标缺陷时,对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焊缝的返修措施要得到焊接技术人员同意,返修的焊缝性能和质量要求与原焊缝相同,返修次数原则上不能超过两次,超次返修需要经焊接工程师批准。
②返修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经打磨出白后按返修工艺要求返修。 ③待焊部位开好宽度均匀、表面平整、过渡光顺、便于施焊的凹槽,且两端有1:5的坡度。
④焊缝返修之后,按与原焊缝相同的探伤标准进行复检。 10.5 焊缝质量检验要求
⑴ 对接焊缝为一级焊缝,焊缝焊好24小时后进行100%的超声波无损探伤,评定等级二级。
⑵ 支座、支托钢管之间焊缝为角焊缝,焊脚高度符合施工图要求。 ⑶腹杆、压杆焊缝为二级焊缝,焊好后24小时进行20%抽检做超声波探伤,评定等级三级。
10.6 焊接工艺评定方案
⑴ 焊接工艺评定根据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施工图技术要求进行。
⑵ 焊接工艺评定之前应根据钢结构工程节点形式提出相应的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用来指导焊接工艺评定试验(已做过的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经工程监理确认后方可免做或替代)。焊接工艺评定试验经多次检验或试验评定合格后,由公司检测中心根据试验结果出具焊拼工艺评定报告。
⑶ 焊接工艺评定前,主管焊接工程师应根据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中的内容,并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节点形式等编制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案。
⑷ 焊接工艺评定试验方案由主管焊接工程师提出。 ⑸ 施工单位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编制焊接工艺指导书。 ⑹ 本公司以往已做过的焊接工艺评定,能满足本工程的所有节点形式,本工程所涉及的已按JGJ81-91《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所做的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将由主管焊接工程师提出清单给业主代表及工程监理认可。
10.7 钢结构除锈涂装
本工程所有钢构件采用全自动抛丸除锈机除锈。抛丸除锈后立即进行两道底漆喷涂防锈,喷涂将采用固瑞克高压无气喷涂机喷涂。确保防腐保修期限15年以上。涂装的工艺应按照作业指导书和相应品种的油漆的使用说明书进行作业,涂装时的环境测试和湿度由温湿度计控制,涂装的厚度由干湿度膜测厚仪控制,底漆应留出组装焊接位置。
10.8焊接变形的予防和矫正
钢架和其它构件在组合过程中,由于局部焊接加热,随着焊缝的收缩,会产生焊接变形。为了保证桁架的几何精度,在焊接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把焊接变形控制在最小的范围。
第一种方法采取刚性固定法,把整个构件用卡兰,倒勾或其它模胎具固定在钢平台上,不让构件有曲绕的余地,(但必须能让焊缝收缩,以减小内应力)达到减小变形的目的。
第二种方法采取合理的焊接顺序和正确的施焊方法,所谓合理的焊接顺序,应先焊腹杆与节点板之间的焊缝,再焊上、下弦与节点板之间的焊缝,焊接次序不应集中,应从中间节点开始向两边节点间隔跳开焊接,在进行几个面的立体焊节时应对称施焊,以达到减小焊接变形和焊接应力的目的。所谓正确的施焊方法是指焊工在施焊时,为减小焊接变形,要根据
构件具体情况和焊缝长短来采用不同的焊接方式,如对称焊法、分段退焊法、跳焊法等等。并且在施焊时在保证焊缝质量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电流,快速施焊。
第三种方法,采取反向变形措施,即在钢架点焊成形后,先将钢架人为的向焊接变形反向弯曲一点,以达到消除焊接变形的目的。但此种方法尚无法提供确切数据,焊工如无把握可不采用。
第四种方法,利用钢架翻面对称施焊来纠正变形,其实这也就是一个合理的焊接次序问题。第一面焊接第一遍后即翻面焊另一面。
如采用了以上的办法后,构件仍有一些弯曲就得用千斤顶配合卡具来进行矫正,千斤顶每个能力必须要达到施工要求。
除了用机械办法,还可以用火焰来矫正,用两把大号焊枪把焊接变形相对部位的金属局部加热到热塑性状态。
10.9 钢构件的吊装
钢构件吊装前,应对钢构件的质量进行检查。钢构件的变形、缺陷超过允许偏差时,应进行处理。
吊装采用一台汽车吊进行。钢结构的柱、钢架安装就位后应立即进行校正、固定,当天安装的钢构件应形成稳定的空间体系。
吊装时要做好轴线和标高的控制。 10.10钢结构构件的质量检查 1)焊缝的外观检查
对完成的焊缝必须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进行外观检查,不允许有下列缺陷存在:
⑴裂纹; ⑵严重咬边; ⑶未焊透;
⑷焊瘤及焊肉高低不平; ⑸表面沙眼及灰渣;
⑹焊缝断面尺寸不符合图纸要求。
以上各项的具体检验标准参照“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3、4、14~17 条。
2)各构件的组合尺寸偏差按下列数值检查:
⑴钢架的跨度偏差,从两端支承处最外侧的距离不得超过+3~-7mm。 ⑵钢架跨中高度允许偏差不得大于±10mm。 ⑶钢架跨中拱度偏差:为+10~-5mm 。
⑷钢柱 安装允许偏差:柱脚底座中心线对定位轴线的偏移为5.0mm;柱基准点标高+5.0~-8.0mm;挠曲矢高H/1000(15.0mm);柱轴线垂直度为10.0mm。
⑸杆件轴线对节点,中心的偏移不得大于3mm。 11、电缆敷设
电缆在敷设前,根据设计图纸对电缆的规格、型号、敷设方式、长度、路径及电缆的起止点进行统计列表。
敷设前,确定所有电缆的型号、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损坏现象。电缆敷设前检查电缆芯线有无断芯,同时进行绝缘测试,1KV以下电缆用1KV摇表摇测线间绝缘电阻≥10MΩ。电缆测试完毕,电缆端头用橡皮包布密封后再用白粘胶带包扎。
电缆穿管敷设 ① 敷设方法
电缆穿管敷设前检查管口是否光滑,内部无积水及有无杂物堵塞,穿电缆时,不得损坏电缆,穿电缆的同时在电缆护套处打上适量的滑石粉。两人穿线时,配合协调,一拉一送。电缆穿管敷设完时,端头包扎,进行防潮保护。
② 应注意的问题
电缆敷设时注意进入箱、柜的预留长度。预留长度为箱体周长的1/2。为节约材料,在实际施工中,根据进入箱柜接线端子位置,加适当的预留量。
3 电缆终端头制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