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十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注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都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自然现象与太阳辐射无关的是 A. 岩浆喷发 B. 树木生长 C. 信风移动 D. 石油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火山喷发的能源主要来自地球内部。BCD均与太阳辐射有关,而A与太阳辐射无关,符合题意,故选A。
2.2018年12月12~17日,来源于岩石彗星的双子座流星雨大爆发,平均每分钟看到两颗流星。该现象涉及到的主要天体是
A. 恒星、行星、流星体 B. 恒星、彗星、流星体 C. 彗星、流星体、行星 D. 彗星、星云、流星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该现象来源于岩石彗星,说明该现象涉及彗星天体;双子座流星雨爆发,说明该流星体是脱离行星的彗星;流星雨现象中有流星体。因此该现象涉及的主要天体有彗星、流星体、行星,C现象正确。
3.“60%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等)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发生在
A. 古生代中期 B. 古生代末期 C. 中生代中期 D. 中生代末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古生物代末期,60%以上的海生无脊椎动物种类(如三叶虫)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选项正确。
- 1 -
4.造成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显著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水分差异 B. 地形差异 C. 热量差异 D. 植物差异 【答案】C 【解析】
【详解】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属于不同纬度位置形成的自然带景观,不同位置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导致热带雨林和寒带草原景观的差别。C选项正确。
2018年8月12日发射的帕克太阳探测器被称为“触摸太阳的勇士”。读2018年11月8日帕克在穿越太阳日冕层时拍摄的照片。 回答下列各题。
5. 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日冕层的是 A. 黑子 B. 日珥 C. 太阳风 D. 耀斑
6. 帕克太阳探测器在飞掠太阳的过程中受到影响,几周后才开始将数据传回地球。帕克受到的影响最有可能是
A. 高温改变飞行速度 B. 极光影响飞行方向 C. 地球磁场遭受扰动 D. 卫星通讯受到干扰 【答案】5. C 6. D 【解析】 【5题详解】
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耀斑出现在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日珥出现在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太阳风是出现在日冕层上的太阳活动。ABD错误,C正确。
- 2 -
【6题详解】
高温不会改变探测器的飞行速度,应该影响探测器的正常工作;极光主要发生在地球南北两极,地球磁场受干扰与帕克太阳探测器在飞掠太阳的过程中受到影响无关;探测器几周后才开始将数据传回地球是通过电磁波,太阳活动时将会干扰电磁波通讯。ABC错误,D正确。 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7. 该地地质构造类型属于
A. 背斜 B. 向斜 C. 地垒 D. 地堑 8. 图示地区所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依次是
A. 固结成岩-侵蚀搬运-挤压变形 B. 挤压变形-固结成岩-侵蚀搬运 C. 固结成岩-挤压变形-侵蚀搬运 D. 侵蚀搬运-固结成岩-挤压变形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该地岩层呈现向下弯曲的形态,且中间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情况。岩层该地地质构造类型属于向斜,B正确。 【8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该地质构造类型是向斜,石灰岩、页岩和砂岩各岩层均属于沉积岩应该是先经历沉积后固结成岩;在受地壳运动挤压褶皱变形形成向斜;而部分地区被流水侵蚀形成的河谷,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后形成崎岖不平的地形。C选项正确。
部分冰川表面会覆盖由岩石碎屑等杂质组成的表碛。据观测表碛厚度会影响冰川的融化速度。读我国某地冰川区表碛厚度随海拔高度变化图。 回答下列各题。
- 3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