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五线谱调号的产生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4 6:08: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五线谱调号的产生

张道强 大口屯镇二中

在进行五线谱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同学问,在五线谱的高音谱表中,为什么不带升、降记号的调就是C调,带一个升记号的调就是G调,而带一个降记号的调就是F调呢?这些升、降记号是怎么来的呢?

下面是本人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写出来回答学生的提问兼与同行们商榷。(本文仅以五线谱的高音谱表及大调音阶为例)

我们知道,标准音阶的基本结构为:“C D E F G A B C”,其第三音(mi)与第四音(fa),即(E-F)之间,第七音(si)与第八音(do),即(B-C )之间的距离为半音,而其它相邻两音间的距离都是全音,这种音阶称为大调音阶。参见(图1):

c d e f g a b c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图1)

在大调音阶中,以C为主音的C大调音阶,按十二平均律(将八度音分成十二个均等的半音的音律)的划分正好符合标准音阶的结构特点,所以不需要任何升、降记号(见图1)。但是,如果以其它音名作为主音排列成大调音阶时,就必须升高或降低其中某些音来调整音级的排列关系,使之符合大调音阶的结构特点。这样就会出现升、降记号。

在教学中,以C大调音阶的基本结构作为参照,按五度相生的规律,可以推出其它大调的音阶及调号。

若以C大调音阶的第Ⅴ级音“g1”为主音,顺次排列到“g2”为止,即“G A B C D E F G ”。我们通过调整其中某些音的音级,使之符合大调音阶的结构特点,就可以得到G大调音阶。由于按大调音阶规律,第六音(la)与第七音(si)之间应是全音,第七音(si)与第八音(do)之间应是半音,而这里,“E-F”之间是半音,而“F-G”之间却是全音,这样,不符合大调音阶的结构特点。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把“F”音升高

1

半音,变成“F”。这样“E-F”之间变为全音,“F-G”之间变为半音,就符合大调音阶的排列规律了。即“G A B C D E

﹟﹟﹟

F G”。由于这个“F”音在G大调音阶中

每次都要升高,为了记谱方便,就把这个“升号”,记写在谱号的后面第五线“F”音的位置上(谱号和调号在每行五线谱的开始都要记写一次),表示在这行谱表中,所有“F”音都要升高半音。这个“变音记号”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调号。

G大调音阶及调号:参见(图2):

#f1 #2f

g1 a1 b1 c2 d2 e2 g2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图2)

依此,如果以C大调音阶的第Ⅱ级音“d1”以为主音,顺次按大调音阶规律排列到“d”为止,我们就可以推出D大调音阶为:“de

2

1 1#1

2

f g a b c d2 ”。在这

#2

11

1#2

里,除了G调中已升高的“f1”外,还必须将第Ⅶ级音“c”升高半音,变为“c”,才符合大调音阶的排列规律。

D大调音阶及调号:参见(图3):

#1 #2fc C 1 d1 e1 g1 a1 b1 d2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图3) 同样理由,其它升号调中的升记号,依此类推,学生可掌握其基本规律。 用降记号的道理与用升记号的道理完全一样。如,以C大调音阶的第Ⅳ级音“f1”为主音,顺次按大调音阶的全音、半音关系排列到”f2”为止,就构成F大调音阶。

2

因为按大调音阶规律,第三音(mi)和第四音(fa)之间应是半音,第四音(fa)与第五音(sol)之间应是全音,然而,在这里,“A-B”之间是全音;而“B-C”之间却是半音。因此,需将“B”音降低半音变为“B”,才符合大调音阶排列规律。即“F G A B C D E F”。把这个降记号记写在谱号后面第三线“B”音的位置上,就是F调的调号。

F大调音阶及调号:参见(图4):

b1bb

b f1 g1 a1 c2 d2 e2 f2 b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Ⅰ (图4) 同理,可类推出其它降号调的各大调音阶和调号。 下面是五线谱各种调号和简谱调号对照图。参见(图5):

1=C 1=G 1=D 1=A 1=E

1=B 1= F 1= C

1=F 1=B 1=E 1=A

1=D 1=G 1=C

(图5)

3

b

b

b

b

b

b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图就不难发现:五线谱调号的标记中,有几个升号、几个降号,升什么、降什么,及其出现的先后次序都是有一定规律的。

升记号产生的规律是按纯五度关系向上依次递增的,其先后次序为“F-C-G-D-A-E-B(4-1-5-2-6-3-7)”。也就是说,向上每隔一个纯五度就产生一个升号。这就是升号调的产生。

同样道理,降号调产生的规律是按纯五度关系向下依次递增的,其先后次序为,“B-E-A-D-G-C-F(7-3-6-2-5-1-4)”。即向下每隔一个纯五度就产生一个降号。这就是降号调的产生。

至于升记号和降记号都写在谱表的什么位置上也是有一定的。在高音谱表中,第一个升记号固定写在第五线F音上,然后按“上五下四”的办法来记写;第一个降记号固定写在第三线B音上,然后按“上四下五”的办法来记写。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加线。

我们弄清楚升记号、降记号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之后,就可以利用表示调号的升记号和降记号的规律来确定五线谱的调号。

方法一:依表找音法:

我们对(图5)进行分析后又发现:一个升号的调,升号在第五线上,这个线上的音是该调的第Ⅶ级音—7(si)音;两个升号的调,第二个升号在第三间上,这个间上的音是该调的—7(si)音。三个升号的调,第三个升号在上加一间上,这个间上的音还是该调的—7(si)音。其余类推也如是。

再看降号调,一个降号时,降号的位置是该调的第Ⅳ级音—4(fa)音的位置,两个降号时,第二个降号的位置还是该调的第Ⅳ级音—4(fa)音的位置。再推下去也是一样。

由此,得出一个规律:升号调最后一个升号(谱号后最靠右边的一个)的位置,就是该调7(si)音的位置;降号调最后一个降号(谱号后最靠右边的一个)的位置,就是该调的4(fa)音的位置。

那么,4(fa)音、7(si)音的位置确定之后,其它各音的位置包括主音1(do)的位置也就可以推算出来了。主音1(do)的位置确定之后,再看该主音在高音谱表上对应的音名,由此可确定该大调的调号。例如,四个升号的调,最后一个升号(D)在高音谱表的第四线上,这条线上的音就是该调的7(si)音,因此,第四间就是1(do)音。第四间在高音谱表上的音名是E,所以简谱标记就是1=E;又如,三个降号的调号,最后一个降号(bA)在高音谱表上是在第二间上,这个间上的音就是4(fa)音,因此,第一线就是1(do)音,因为1(do)音在bE位置上,所以简谱标记就是1=bE。

这里必须注意,1=E与1=bE在谱表上的位置和唱名虽然相同,但调的高度却相

4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五线谱调号的产生 的文档
浅谈五线谱调号的产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6ebg552daw862m61dlg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