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实验报告是教改实验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它用书面的形式向世人公布教改实验的研究成果。 从方法论角度看,经验总结、调查报告都是\从果到因\的研究,即从大量的事实数据中寻找出规律,而教改实验则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即先有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确定规律。因此,教改实验报告的撰写的基本要求除了在认识实验的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教改实验全过程这几点与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一致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实验事实确认教育现象中必然的因果关系。
虽然教改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在实验处理后着手进行的,但实验研究者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就要有所准备。实验报告中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与实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实验报告包括了实验情况汇报和实验结果与分析两大部分。其具体写法如下:
标题:要求反映实验的实质,要具体简洁、鲜明、确切。一般直接用课题名称作为标题。标题下要有作者的署名,在署名下用括号标出研究者的工作单位全称。
引言:力求简单明了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课题的提出;实验的理论假设;实验的理论根据。引言应开门见山,有吸引力,文字不宜太多。
第 9 页 共 17 页
方法和过程:研究方法的介绍一般可以按实验研究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其主要内容有:实验研究中所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有关名词的解释;实验对象的选择和组合;实验措施和实施及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的具体内容;;实验研究所采用的设备及测量工具等;实验资料的收集和处理的方法等。这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应该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确,以便别人能够按照这些介绍去重复实验。
结果和结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实验过程中所收集的原始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结果。如测量结果的统计表,统计图等。对整理后的实验资料,运用统计手段,推出实验研究的结论(即实验理论假设的证实或否定)。这一部分是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节记要以事实和数据严谨地提出结论。
分析和讨论:分析和讨论是实验者根据研究所得的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思考,对结论产生的原因所作的理论解释或对结论的质疑及对策等。这一部分可根据方案中的理论依据加以说明阐述,并明确地表述自己的认识。 附录:包括主要参考文献;原始资料;测量工具。 标题、引言和方法过程为实验情况汇报,这也是实验方案中的内容。结果与结论、分析与讨论、附录为
第 10 页 共 17 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这是实验报告不同于实验方案的内容。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上述内容。有时可以合并一些项目撰写。有的实验报告就是分三部分写的。即课题的提出,实验结果和分析、小结。
五、教育调查报告的撰写 1.教育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要明确教育调查研究的意义。
调查是通过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严密地了解教育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现实情况,弄清存在的状态以及产生此状态的原因,找出其发展趋势的一种研究方法。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研究某一类学生或某一类教育现象在目的基本特征;可以研究两种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可研究教育对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特征变化;可总结经验教训,概括出教育的规律性。只有明确了调查研究的意义,才能撰写出反映调查目的的调查报告。若不明了意义,那就只能停留在\有什么,是什么\的层次上,而不能深入找出规律。 要认真完成调查过程。
教育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整理阶段和撰写报告阶段。撰写调查报告是最后一环,只有认真完成了前面三个阶段,才
第 11 页 共 17 页
能顺利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因此,撰写调查报告不能和前面三个阶段割裂。
在准备阶段,我们要明确调查的目的,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制定出调查计划。调查计划与调查报告相对应。写好了调查计划就是搭好了调查报告的框架。调查计划要写清楚调查课题和目的;调查对象和范围;调查手段和方法;调查的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实施阶段主要是收集材料。收集材料是调查的关键环节。调查者要注意坚持材料的客观性知可靠性原则。要实事求是地收集材料,符合自己观点的不符合自己观点的材料都要记录下来,要把事实和意见他开来处理。在此阶段,调查者要充分设想课题所需的材料和获得材料的途径。要充分估计问题的困难性,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整理阶段即对调查得来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分析,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以便使调查者弄清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从中发现教育现象之间的联系。整理材料时,要检查是否有遗漏,来源是否可靠,记录的标准是否一致,要把材料进行统计处理或列成图表。
最后一个步骤才是撰写调查报告。
若把调查计划比喻为调查报告的骨骼,则收集材料
第 12 页 共 17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