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D]》课程教学指导
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
本课程是土木、工管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以及仪器操作和计算方法,了解测量学近年来的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其在公路、桥梁、隧道等工程上的应用。
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本课程属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学科,因此,教学重点放在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小区域控制测量(导线)的施测与计算方法,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及地形图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上的应用。
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鉴于本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
1、 理论教学环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有效结合;
2、 本课程有很多方法性的讲述,应多用教学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增加
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
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
1、 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使用方法,了解认识
测距仪、全站仪。
2、 掌握导线控制测量的施测与计算方法。了解其他小区域平面与高程控制测量方
法。
3、 掌握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和地形图在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上的应用。 4、 了解各种施工放样的基本方法。了解道路、桥梁、隧道工程中的各种测量工作。 5、 了解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技术和方法等主要内容可采用课堂讲授方法,并结合演示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方法。
六、课程教学资料 教材:
1.工程测量学(李青岳主编,测绘出版社)
2.测量学(武测出版,测绘出版社) 3、测量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4、交通土木工程测量(武测出版)
七、成绩评定
1、平时课程作业占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的30%,考试占70%。
2、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暂行办法》(西南科大发[2001]207号)第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取消考核资格,必须重修。1、学生(免修生除外)在一学期内,无论何种原因,累计缺课达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或任课教师随机抽查缺课6次以上者;2、有实验、作业等环节的课程,学生未按时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及作业等环节。抄袭他人实验报告、作业的,当事人双方的实验报告、作业均按作弊处理,根据学生的认错态度和补做情况,可以考虑是否给予取消考核资格。
3、本课程考试为闭巻,必须掌握的内容占60%,熟习、理解的内容占30%,一般了解的内容占10%
八、先修课程要求 无
九、课程内容课时安排 第一章 绪论 4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测量学的内容,任务及测量的基本工作,测量时应
遵循的原则,地形图成图原理。
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进行课堂讨论。 重 点:有关测量学的定义,基本概念。 难 点:地形图成图原理
教学内容:
1.测量学的任务和作用 2.地面点位的确定
3.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4.地形图的认识
5.测图原理与测量工作概述 复习思考题:
1. 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2. 什么叫水准面?什么叫水平面?什么叫大地水准面? 3. 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测量有哪些基本工作?
第二章 水准测量 6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水准测量原理、水准仪
的构造,水准测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
量工作,并能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计算、校核等基本方法,使学生学会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及高程计算方法,讲授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让学生自己计算附合水准路线。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 重 点:水准仪的构造、使用方法、读数方法,水准路线测量的基本方法,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及调整。
难 点:水准测量原理,水准路线高程的计算。
教学内容:
1. 高程测量概述及水准测量原理 2. 水准测量的仪器与工具及其使用 3. 水准测量的外业和内业 4. 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 5. 自动安平水准仪
6. 水准测量误差及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水准测量原理。
2.什么叫视差?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
3.水准仪都有哪些轴线?它们几间应满足什么样的几何条件? 4.在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距相等能消除什么误差?
第三章 角度测量 6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水平角测量原理,熟悉DJ6型光学经纬仪的构造,使用方法及角度观测。使学生了解水平角观测方法及步骤,使学生了解经纬仪的竖直度盘的构造。确定竖直角计算公式的原则,竖直角观测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以实物教学为主,配合教学挂图讲解仪器的内部构造。并以两学时的实验帮助学生对经纬仪的使用的了解
重 点:水平角观测原理,安置仪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盘构造,竖直角计算公式的确定
难 点:经纬仪的构造、仪器安置方法。全圆测回法观测水平角及校核计算,竖盘指标差。 教学内容:
1.角度测量原理 2.光学经纬仪 3.经纬仪的使用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叫水平角?在同一个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的点在水平度盘上的读数是否一样?
2. 测水平角时,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是怎样进行的?
3. 什么是竖盘指标差?如何检验校正?
第四章 距离测量 4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距离测量的基本方法,能够使用罗盘仪测量直线的磁方位角
教学方法:以画图为主,讲清操作规程,然后实践 重 点:距离丈量的一般方法 难 点:钢尺精密量距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1.距离测量及直线定向
2.测距仪及全站仪简介 复习思考题:
1. 丈量AB、CD两段距离,AB段往测为136.780米,返测为136.792米,CD
段往测为235.432米,返测为235.420米,问两段距离丈量精度是否相同?为什么?两段丈量结果各为多少?
2. 什么叫直线定向?直线定向的方法有哪几种?
第五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6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误差不可避免,如何消减其影响提高测量成果精度,及如何检查判断精度等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公式推导,以工程实践为例,讲清误差来源 重 点:偶然误差
难 点: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教学内容:
1.观测误差 2.评定精度的标准 3.误差传播定律
4.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复习思考题:
1. 在水准测量中,有下列几种情况,使水准尺读数带有误差,试判别误差的性质。
(1)视准轴与水准轴不平行
(2)仪器下沉 (3)读数不正确
(4)水准尺下沉
2. 在角度测量中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消除什么?
3. 为鉴定经纬仪的精度,对已知精确测定的水平角(α=45°00′00.0″)作n次观测,
结果为 45°00′06″ 44°59′55″ 44°59′58″ 45°00′04″
45°00′03″ 45°00′04″ 45°00′00″ 44°59′58″
44°59′59″ 44°59′59″ 45°00′06″ 45°00′03″ 设α没有误差,试求观测值的中误差
第六章 小区域控制测量 6学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