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1月22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篇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 一 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 第 二 章 总体要求 第 三 章 发展目标
第二篇 围绕主题紧扣主线 推动科学发展上水平 第 四 章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第 五 章 强力推进富民强省
第三篇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 六 章 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第 七 章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第 八 章 积极构建大能力坚强电网 第 九 章 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第四篇 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 十 章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第十一章 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第十二章 建设农村美好家园
第五篇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第十三章 做大做强能源化工产业 第十四章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 第十五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六章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第十七章 加快发展服务业
第 六 篇 着力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第 十八 章 全力打造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 第 十九 章 建设和完善城镇体系 第 二十 章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十一章 深化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第 七 篇 以科技教育和人才为支撑 加快建设创新型区域 第二十二章 推进科技创新 第二十三章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第二十四章 加强人才强省建设 第 八 篇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二十五章 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第二十六章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第二十七章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第 九 篇 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第二十八章 下大力气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第二十九章 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第 十 篇 创新社会管理 建设和谐陕西 第 三十 章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一章 建设民主法治社会
第十一篇 切实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第三十二章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十三章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十二篇 深化改革开放 建设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 第三十四章 加快改革攻坚步伐 第三十五章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西部强省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大幅提升综合实力、阔步迈向中等发达省份的重要时期。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本规划纲要,主要是理清发展思路,阐明目标任务,确定工作重点,引导全省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奋勇前进。
第一篇 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科学认识省情特点,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牢牢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新局面。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环境
一、“十一五”发展取得令人瞩目成就
“十一五”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促和谐,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特大地震、雨雪冰冻、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提前一到两年完成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三秦大地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生产总值跃上万亿元台阶,为“十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长14.9%,人均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财政收入突破1800亿元,年均增长27.8%,总收入和支出分别是“十五”的3.4倍和3.2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2万亿元,年均增长34.4%,加快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连年获得丰收,苹果面积、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优势特色产业增势强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效明显,以西安高新区为代表的各类园区成为新的增长极;一批投资过百亿、上千亿元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23户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关中、陕北、陕南发展呈现新格局,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率达到46.5%。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在交通、水利、电力、市政等领域兴建了一批多年想建的大项目,基础设施短板正在成为竞争的新优势。“两纵五横四枢纽”铁路网基本形成,新建铁路2600公里,郑西客运专线、太中银和包西复线顺利通车;“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