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
A、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错误; B、C+CO2=2CO,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吸热反应,故正确; 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故错误;
D、此反应虽然是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答案选B。
17.下列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NaCl和CO2 B.HCl和H2O C.NaOH和H2O2 D.C12和CaCl2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Cl中只含有离子键,CO2分子中C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同,故A错误; B.HCl分子中H原子和Cl原子之间只存在共价键,H2O是共价键形成的共价分子,所以化学键类型相同,故B正确;
C.NaOH中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O与H之间存在共价键,H2O2中只存在共价键,所以化学键类型不同,故C错误;
D.CaCl2中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只存在离子键,而氯气是单质,故D错误。 答案选B。
18.以下能级符号不正确的是 A.3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三能层能级数为3,分别是3s、3p、3d,故D项错误。 故选D。
19.常温下,向10mL 0.1 mol·L-1的HR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的NH3·H2O溶液,所得溶液pH及导电性变化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3d
C.3p
D. 3f
A.b点溶液pH=5,此时酸碱恰好中和 B.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HR为弱酸 C.c点溶液存在c(NH4+)>c(R-)、c(OH-)>c(H+) D.b~c任意点溶液均有c(H+)·c(OH-)=Kw=1.0×10-14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从图像分析,b点加入10mL氨水,溶液的pH=7,此时HR与一水合氨的物质的量相等,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盐,说明按根离子水解程度与R-水解程度相等,故A错误;
B、a~b点导电能力增强,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也证明HR在溶液中部分电离,HR为弱酸,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c点加入20mL的氨水所得溶液的pH大于7,混合液显碱性,则c(OH-)>c(H+),结合电荷守恒,c(NH4+)>c(R-),故C正确;
D、常温下水的离子积不变,因为反应温度不变,所以水的离子积为1.0×10-14,故D正确; 答案选A。
20.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
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D.破坏1mol石墨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1mol金刚石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选项A正确;
B、由图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说明石墨的能量低,稳定,选项B错误; C、由图可知,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选项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破坏1mol石墨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1mol金刚石中的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在一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反应物A、B,发生如下反应:A+2B=3C。反应经2min后,A的浓度从开始时的1.0mol/L降至0.8 mol/L。已知反应开始时B的浓度是1.2 mol/L。求: (1)用A来表示2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______; (2)2min末C的浓度_______; (3)2min末B的转化率_______。
【答案】0.1mol/(L·min) 0.6mol/L 33.3% 【解析】 【分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结合三段式列式计算。 【详解】 A + 2B = 3C
起始量(mo/L) 1.0 1.2 0 变化量(mol/L) 0.2 0.4 0.6 2min后(mol/L) 0.8 0.8 0.6
0.2mol/L(1)以单位时间内A的浓度的减小来表示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0.1mol/(L?min),故答案为:
2min0.1mol/(L?min);
(2)2min末C的浓度为0.6mol/L,故答案为:0.6mol/L;
0.4mol/L( 3 )2min末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100%=33.3%,故答案为:33.3%。
1.2mol/L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苯甲酸乙酯(C9H10O2)别名为安息香酸乙酯。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溶于水,稍有水果气味,用于配制香水香精和人造精油,大量用于食品工业中,也可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溶剂等。其制备方法为:
已知: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颜色,状态 沸点(℃) 密度(g·cm-3) 苯甲酸 苯甲酸乙酯 乙醇 环己烷 122 150 46 84 无色片状晶体 无色澄清液体 无色澄清液体 无色澄清液体 249 212.6 78.3 80.8 1.2659 1.05 0.7893 0.7318 苯甲酸在100℃会迅速升华。 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2.20 g苯甲酸,25 mL 95%的乙醇(过量),20 mL环己烷以及4 mL浓硫酸,混合均匀并加入沸石,按下图所示装好仪器,控制温度在65~70℃加热回流2 h。利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反应生成的水,回流环己烷和乙醇。
②反应结束,打开旋塞放出分水器中液体后,关闭旋塞,继续加热,至分水器中收集到的液体不再明显增加,停止加热。
③将烧瓶内反应液倒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分批加入Na2CO3至溶液至呈中性。用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 mL乙醚萃取分液,然后合并至有机层,加入氯化钙,静置,过滤,对滤液进行蒸馏,低温蒸出乙醚和环己烷后,继续升温,接收210~213℃的馏分。 ④检验合格,测得产品体积为12.86 mL。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圆底烧瓶的容积最适合的是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25 mL B.50 mL C.100 mL D.250 mL
(2)步骤①中使用分水器不断分离除去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应控制馏分的温度在____________。
A.65~70℃ B.78~80℃ C.85~90℃ D.215~220℃
(4)步骤③加入Na2CO3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Na2CO3加入不足,在之后蒸馏时,蒸馏烧瓶中可见到白烟生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关于步骤③中的萃取分液操作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水溶液中加入乙醚,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分液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