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概括整合教案 岳麓版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辉煌的隋唐文化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唐朝的强盛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学点归纳:
一、隋朝的统一与发展 1、 隋朝的统一
杨坚在581年通过“逼迫静帝退位”的方式建立起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年号“开皇”,588年,隋文帝下诏伐陈,589年正月,隋军攻入陈都建康,俘虏了陈后主及其文武大臣,陈朝灭亡,南北重新统一。
隋的统一,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 隋初经济的繁荣
隋朝初年,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在短短20多年里,隋朝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二、隋朝大运河 1、 大运河开凿
隋朝统一南北后,政治中心在北方,而大部分粮食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依靠陆路运输,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无法满足需要。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而且,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淮的控制。605-610年,隋炀帝先后征发数百万民工,分期分段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东北延伸至涿郡,东南延伸至余杭。 2、 大运河的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不仅长度居古代世界第一,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行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修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像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大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大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迁移应用:下列属于世界古代举世闻名的工程有 长城 、大运河 、三峡工程 、金字塔 材料:“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桶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问题:作者的观点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解析:考察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既要认识到它的积极一面,又要认识到它的消极的一面) 三、清明的隋唐制度 学点归纳:
一、 开皇之治: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使得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隋
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二、 贞观之治:贞观年间:①轻徭薄赋: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多次减免租税,保证
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他还大力提倡节俭,力戒奢侈浪费。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唐太宗非常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为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和能征善战的大将李靖等。③加强中央权力:贞观年间,增加了宰相人数,即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针对当时“民少吏多”的现象,唐太宗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以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④完善科举制度:唐朝科举制度的常设科目是明经科和进士科。明经科主要考试儒家经典;进士科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难度很大,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立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 贞观遗风:武则天在位期间,重用有才能的人,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在她当权的半
个世纪中,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史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
四、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他选拔德才兼备的姚琮、宋璟、
张九龄等为相,大力发展生产。他还整顿吏治,严格执法、唐玄宗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立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迁移应用:右图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被誉为“贞观之治”,这位皇帝是 ( )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元世祖 D、光绪帝
下图人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 ,人称她的统治有 “ ”。
在旧金山,纽约等地有人把华人居住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
四、繁荣的隋唐社会经济
(1)隋唐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创造清明的统治环境,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经济政策,注意处理民族关系、加强中外交往,促进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③生产工具的革新促进经济发展。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隋唐经济繁荣的表现:①农业:唐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全国人口大大超过前代。②商业:商业繁荣主要体现在大都市,其中长安最具代表性。
迁移应用:下图反映的生产工具是我国哪一朝代发明的 ( ) A、宋朝 B、汉朝 C、明朝 D、唐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反映了“开元盛世”的情景。“开元盛世”局面出现在 (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五、先进的隋唐政治制度 (1)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的开始。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其中以进士、明经科两科最重要。
(3)科举制的影响
创置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处重大改革。它有利于选拔人才,提高行政效率;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维护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迁移应用:唐朝的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两科是( ) A、进士科、明算科 B、明经科、明法科 C、秀才科、进士科 D、进士科、明经科
下列对科举制度的理解,错误的是 ( ) A、科举制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B、科举制的实行使朝廷的集权进一步加强
C、科举制使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 D、科举制的实行彻底消灭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五、和睦的隋唐民族关系
唐朝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突厥、吐蕃等许多少数民族。有的民族虽建立地方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密切联系。由于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尊奉他为“天可汗”。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明,多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这次和亲密切了唐和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公元707年,唐中宗把金城公主许嫁吐蕃尺带朱丹。金城公主入吐蕃30年,致力于唐蕃和盟,但吐蕃仍多次攻唐,公元729年,唐攻拨石堡城。公元733年,尺带朱丹遣使请和,上书唐朝皇帝,表示愿“合同为一家”,双方和盟,于赤岭立碑界。
迁移应用: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归属于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读下图:
请回答: 1、图中做在步撵上的是谁?
2、 该图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3、 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 六、发达的隋唐对外交往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特别是唐朝前期,由于国势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发达,吸引了周边众多国家纷纷品派出遣唐使。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遣唐使在唐朝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中日两国的不断交往,日本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受到中国的深刻影响。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有许多,鉴真是最有影响的。鉴真曾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的主要活动,除传播佛学外,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等传给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的《大唐西域记》这不书成为研究古代印度以及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迁移应用:在下列著作中,能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等地历史和佛学提供重要资料的是 ( )
A、《千金方》 B、《唐本草》 C、《大唐西域记》 D、《神灭论》
下列内容,那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1、都是唐朝人 2、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要贡献 3、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经艰辛 4、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饶的精神
A、1234 B、124 C、234 D、134 简述唐朝时中日友好交往的情况。 七、隋唐的科学技术文化
(1)隋唐文化辉煌成就取得的原因:①政治稳定。②政府重视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注意吸收国外科技文化。⑤经济繁荣发展基础。⑥继承和发扬了前代的文化成果。 (2)隋唐文化成就的表现:
①建筑:隋唐时期,我国在桥梁工程方面取得突出成就。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朝长安城是在隋都大兴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②印刷术:隋唐时期,我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雕版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被誉为是“人类文明之母”。它发明以后,传到世界各地,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诗歌:唐朝有xx多位诗人的近5万首诗歌流传至今。他们的诗歌风格独特、各有千秋,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4)书法和绘画:隋唐时期,我国的书法创作不如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书法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唐朝著名画家吴道子,擅长宗教人物画,代表作有《天王送子图》,被后世尊称为“画圣”。
(5)石窟: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先人留给我们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
(6)音乐和舞蹈:隋唐的音乐舞蹈,在社会高度繁荣和开放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洗浴和外国音乐、舞蹈的精华,呈现出盛大欢腾的气象。隋唐的万宝常和唐朝的李龟年是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唐初的《秦王破阵舞》和盛唐的《霓裳羽衣舞》都是我国古代乐舞史上影响较大的作品,流传达百年之久。
迁移应用:阅读下面一句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请回答:
1、 这是谁的诗句? 2、 他的代表作是什么? 3、 后人把他称为什么? 4、 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5、 6、 7、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章第1课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 新人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隋朝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时间。了解大运河开通情况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2. 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隋朝统一南北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正确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来享誉世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感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
重点: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凿极其历史意义。
难点:①开皇之治:由于本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教科书叙述比较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有 一定难度。②对开凿大运河的评价:学生由于生活经历有限,评价历史事件容易简单化。如何引导学生对大运河的开凿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你们想知道它的具体情
况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了解相关的历史。(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
一、祖国南北重归一统 (一)隋的建立和统一
⒈隋朝的建立
建立者:杨坚 建立时间:581年 定都: 长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