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与社会性别(Cultrue Of Vision and Gende)
学分数 2 周学时 2
授 课 沈奕斐
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是运用“社会性别”这一工具,审视今天的视觉文化,开拓学生学习的视野,创造分析的多维视角,并且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课程基本内容简介:
社会性别是女权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区分了生物性的性和社会性的性之间的区别,认为性别是文化指定,文化分配的。本课程着重分析视觉文化中的社会性别图景,重新审视我们对性别的概念和文化的本质,寻求在更宽广的层面上看待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
基本要求:
本课程阐述基本的社会性别理论和视觉文化分析视角,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理论还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和视角,通过讨论、演讲等形式能对某些性别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方式:
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讲解,着重进行课堂讨论,通过图片、实物、媒体资料等材料对目前的视觉文化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讨论。期中考试将分流在不同的专题中,请学生就某一专题进行辩论或演讲,期末专题论文交流。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 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王政、杜芳琴,《社会性别研究选译》,三联出版社,1999年6月
教师教学、科研情况简介和主要社会兼职:
已开设组织行为学、组织社会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等课程,并参与公选课社会性别教育的授课。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性别、女性学和非政府组织。已发表论文若干篇。已经出版社会性别专著一本。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
绪 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视觉文化 第二周:
第一章 社会性别理论概述 第三周:
第二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第四周:
第三章:视觉文化背后的性别理念 第五周
第四章 摄影文化和性别
第六周
看一部有关女性再现的电影 第七周
第五章 电影文化和性别 第八周
时尚杂志背后的性别图景 第九周
布置期中考试 讨论:身体的表演 第十、十一周 期中考试演示 第十二周
第六章 广告与性别 第十三周
第七章 绘画与雕塑中的性别文化 第十四周
戏剧性人物的性别特征 第十五周
第八章 新闻展示和性别 第十六周
第九章 社会性别理念下的视觉文化 第十七周、十八周 答疑、延伸话题讨论 考试
作业和考核方式:
期中考试:为课堂讨论和展示 期末考试:论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