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 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在答题中,许多老师的答案是正确的,但没有回答“为什么”而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答题时,首先要明确答案,本题中即首先明确“该教师的行为是不正确的”。第二,说明理由。
(1)先讲结论(2)联系本案例具体案情(3)写出理论依据。掌握答题技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全面。 案例:
从凤凰卫视看到一则香港某小学开学的新闻:为了让新入学的孩子消除对学校的陌生和惧怕,校长和老师扮成魔术师,站在校门口,从一只漂亮的大盒子里不断地抽出彩带,抛向第一次迈进校门的小朋友。刚离开幼儿园不久的孩子对这样的欢迎仪式自然个个乐不可支。
记得去年9月,也是新学期开学。那是京城一所重点学校。开学那天,学校为新生准备了专门通道。门口有老师把守,家长到此止步。只见前面一个小姑娘高高兴兴地和妈妈道了“再见”,扭头就往校园里跑。聚在校门口的家长都夸这孩子勇敢、适应能力强。忽听把门老师一声断喝:“回来!”大家都吓了一跳。老师对孩子训道:“这儿是学校,进学校要先向老师问好,知道吗?!”刚刚还大胆活泼的孩子吓得只用蚊子般的声音说了声“老师好”,刚要往
里走,又被喝住:“声音太小,重说!”两番折腾,不光这位小姑娘走进校园时已变得蔫头搭脑,后面的孩子和家长也都领教了学校的“厉害”。
问题:
①这篇短文的标题叫“一样开学,两样迎新”。你认为,从这两样做法中可以看出两校在教师观与学生观上有何不同?
②你在教育实践中是如何认识和处理师生关系的?
1.前者是要消除孩子对学校的陌生和惧怕,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信”以及“教育应该是令人愉快的”等现代教育思想,
2.后者刻意要让孩子对学校产生敬畏。强调“严格管教”、 “无规矩不成方圆”,“玉不琢不成器”等思想。缺乏的恰恰是人文关怀的细节。
3.学校的严格管教,是纠正孩子任性、娇气、散漫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严厉的呵斥,生硬的管教,粗暴的态度,或许能使儿童驯服,甚至能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如果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经常是出于“畏惧强势”而强行入轨,其结果往往会带来唯唯诺诺、唯命是从、自卑甚至谄上欺下等等一系列人格的缺陷。我们在严格要求孩子的同时还应为孩子的全名和谐发展考虑,创设宽松、自由、有安全感的教育环境,充分保护孩子的童真、快乐、自尊、自信,激发孩子的潜能与创新能力。
案例:
我的母校是一所农村中学。3年前,县里派来了一个年轻的新校长。新校长到任伊始,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排查历届校友中的佼佼者。他发现,学校共出了8位将军,36位博士,10位厅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50多位企业家,有两位风头正劲的当红作家也是母校的学生,有的校友是美国耶鲁的学者。
从次日开始,学校撤下了所有原来悬挂在教室、阅览室、图书馆、走廊上的爱因斯坦、爱迪生、鲁迅等人的照片,换上了这些有成就的校友。并且,每一张照片的下面都加上了详细的说明,说明他什么时候在这里就读。有的教室里悬挂的校友的照片,就曾经是这个教室里的
学生,年老的教师甚至告诉学生,他曾经就坐在靠近窗口的那个位置上,学校接着又布置了一个展览室,把校友们的成就全面地进行展览。
似乎在一夜之间,在校的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与这些杰出的校友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将来也能够成为这些杰出校友中的一个。教师更是如此,老教师以自己最有成就的学生为荣,年轻的教师认为自己现在的学生将来也会大有出息。校长发现,学校在默默之中形成了一种见贤思齐的力量。
一两年的时间,母校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谁都没有想到,变化的原因竟然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
问题:
①导致大变化的“小举措”,蕴含了什么样的现代教育理念?
②如果你是这所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你认为能否就此开发出一门校本课程?如果能,你对该课程的内容与开发过程的初步考虑是怎样的?
案例:
一位美国小学教师来我国访问。一天,他向一所小学的校长提出由他来上一堂课,这可难住了校长:美国教师一句汉语都不会说,我们的学生一句英语也听不懂,如何交流?这位美国教师表示不需要说话,也不需用翻译,于是,课便开始了。
教师走进教室后,示意同学们先离开教室,然后把课桌拼为四个同学一组,每组放了一个蜗牛,一盘牛肉,一盘粮食,一盘蔬菜和青草,一杯有盖的热水,一杯带盖的凉水,做好准备后,他示意同学们进来。同学们走进教室,惊喜地发现桌上有这么多东西,特别是还有一只可爱的小蜗牛,高兴得忘了讲台上还站着一位外国老师。他示意同学们安静下来,然后,做示范:先把蜗牛放在热水杯的盖子上,蜗牛爬来爬去,烦躁不安。再把蜗牛放在凉水杯的盖子上,蜗牛一动不动,静静地趴着,不用说话,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蜗牛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下是无法生存的,它需要一个适当的温度。然后,把蜗牛放在盛肉的盘子里,蜗牛不吃,放在
盛粮食的盘子里,蜗牛也不吃,放在盛蔬菜和青草的盘子里,蜗牛慢慢地小心地吃了起来,同样不用说话,同学们也已经知道了蜗牛吃的食物是蔬菜和青草。一节课教师没有说一句话,同学们明白了蜗牛需要的温度,蜗牛所吃的食物,而且,气氛活跃、参与热烈。
问题:
①这位美国老师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②教师如何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案例:张老师满怀信心走进课室准备上课,看到同学们都整整齐齐地坐着,唯有学生何某面向窗户。张老师就说:“何某,坐好,面对黑板。”师生互相问好之后,张老师开始上课。不久,又发现何某整个人转向窗户那边。张老师一边讲课,一边靠近何某,用手轻轻地拨拨他的头,让他转过来。何某坐好以后,张老师继续上课,心里暗暗留意何某。果然不久,何某又转过身去。张老师稍微用劲拨他的头,并说:“何某,坐好!”何某说:“不要拨我的头!”张老师说:“拨又怎么样?” 何某说:“再拨我就还手啦!”张老师说:“就是要拨你的头!”一边就动手拨何某的头。何某站起来,一拳就打在张老师的脸上。张老师勃然大怒:“你竟然敢打老师?我叫校长开除你!”说完冲出课室找校长,要求校长开除何某。 1、假如你是校长,你怎样处理这件事?
2、假如你是张老师,你认为你的做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3、作为一名的教师,你是怎样看张老师的行为?为什么?当你遇到类似的事件时,你应当如何处理?
4、站在学生何某的角度看,试分析他的心态。 案例:小学五年级“分数意义”的教学,临近尾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自认为比较满意的请站起来,让老师认识一下! (10多位学生站起)
师:数一数,他们相当于全班的几分之几? (生争相回答)
师:告诉大家,你哪里最满意?
生1:我听讲认真,回答积极,比较满意。
生2:我比较满意是因为我知道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看作为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