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地理事物名称:
甲______(山脉)乙______(地形区) (2)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其中丹江口水库是东、中、西三条引水线路中______(线路)的输水起点。
(3)①②两省区因自然环境不同。①省的耕地类型是______,②省是______(填全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
(4)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经河又是谓河的最大支流。经河和渭河在西安汇合时,呈现明显的“一清一浊”,泾河河水浑浊,渭河河水清澈。试对两河水色“泾渭分明”的原因加以解释。______。
______。(5)贵州省是我国著名的通居胜地,请分析贵州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原因。
第9页,共1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由于我国南北跨约50°,受纬度因素影响,我国最北的黑龙江还是冰天雪地时,最南的海南省已经已春耕大忙。 故选:C。
纬度影响气温高低,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 本题考查我国的纬度位置特点,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A
【解析】解:读图可得,①是甘肃省,简称甘或陇;②是台湾省,简称台;③是重庆市,简称渝;④是云南省,简称云或滇。 故选:A。
我国行政区划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目前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简称,读图解答即可。 3.【答案】C
【解析】解:各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如四川盆地由于到了夏季,气候湿热,人们喜欢吃火锅,以去除体内的湿气,故③重庆火锅,形成于四川盆地。 故选:C。
21′~108°12′和北纬26°03′~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
34°19′之间,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此题考查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读图解答即可。 4.【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少数民族是藏族,穿的是藏袍,主要牲畜是牦牛,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上。 故选:B。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 本题主要考查了藏族的服饰和优良牲畜,是道基础题。 5.【答案】C
【解析】解:高原之舟是指青藏高原的牦牛,图中的少数民族牵着牦牛应该是位于青藏
B描述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景观特点,高原的藏族,选项A描述的是云贵高原的景观特点,
C是青藏高原的景观特点,D是黄土高原的景观特点。 故选:C。
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平均海拔:4000米,是世界最高的高原。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冬季比同纬度东部平原低18~20℃,夏季气温8~18℃,降水分配不均。 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形区的景观特点,牢记即可。 6.【答案】A
第10页,共17页
【解析】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同比增长率波动变化,出生人口数也在波动变化,同比增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 故选:A。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读表解答即可。 7.【答案】C
【解析】解:从表中可以看出2017年与2016年相比,出生率略有下降,造成出生人口数下降。2016年出生人口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育政策调整。依据题意。 故选:C。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也就是: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读表解答即可。 8.【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①指的准噶尔盆地,②指的是塔里木盆地,③指的是柴达木盆地,④指的是云贵高原。 故选:C。
我国地形的特征: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山脉纵横,具有定向排列。
考查部分地形区的分布,认真读图分析解答。 9.【答案】A
N沿线穿过的地形区是青藏高【解析】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36°
原(第一级阶梯)、黄土高原(第二级阶梯)、华北平原(第三级阶梯),读图可知,选项A符合。 故选:A。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位于第一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位于第三阶梯上地形区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
本题考查我国的地势特点,熟记课本知识点结合地图理解解答即可。 10.【答案】C
【解析】解:读图可知,广州冬季气候舒适期的天数介于20与30之间,因此可能是25天。
故选:C。
气候舒适度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有关,体现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人体的舒适状态。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获取相关数据是答题的关键。 11.【答案】B
第11页,共17页
【解析】解: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南气温越高,海南省是位于最南部的省份,该省明显受益于气候舒适期的产业活动是观光旅游。依据题意。 故选:B。
气候舒适度是为了从气象学角度评价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人体的舒适状态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是人类活动和人居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气候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气温( l6-24℃,是人体感觉舒适的范围)、风速、温度、日照时数、昼长等。 考查了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认真分析解答。 12.【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的开发与治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明确黄河的水文特征是解题关键。 【解答】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措施是在上游梯级开发,兴建水利枢纽。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种草植树,打坝於地,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这样,对确保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答案】A
【解析】解: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实行的措施有禁止过度捕捞;防止海水污染;实行伏季休渔;适当开发浅海、滩涂的资源等,④叙述错误。 故选:A。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入的需要,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
本题考查保护海洋资源的措施,理解解答即可。 14.【答案】B
【解析】解: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士地资源,我们应该科学规划用地、合理放牧、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应该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因为不适当的开垦荒地,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等。 故选:B。
为了提高粮食产量,我们应该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依靠科技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单产;国家制订有效政策,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此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认真分析。 15.【答案】D
【解析】解: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把水资源较丰富流域的水调至水资源紧缺的流域,以弥补缺水地区的用水不足。近几十年来,中国进行了多项跨流域调水工程。目前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中国最大规模的跨流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工程。工程建成后,将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故选:D。
南水北调工程完工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联结起来,统一调剂,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从根本上扭转中国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的局面。
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第12页,共17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