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每周一练试卷D卷 附答案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情境中,主要由教育实践者进行的改善教育专业实践的一种研究是( )。 A.教育叙事研究 B.教育行动研究 C.实验室研究 D.调查研究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3、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这一模式的主要局限在于( )。 A 程序不清晰 B 过分强调预设性目标 C 缺乏逻辑性、系统性 D 不重视课程评价环节 4、小学生喜欢亲近老师,渴望得到夸奖,这种需要属于(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5、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 )。 A.倾听心事 B.端正态度 C.情绪疏导 D.侮辱打骂
7、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循序渐进、以理服人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疏导原则
8、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为(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9、在低年级中,可以在新授知识后让学生回家数一数、背一背,也可以让学生讲一讲数学家的故事,在激励学生的同时感悟数学的魅力,也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后说一说学习的方法,探究的策略,发展学习能力,为独立学习奠定基础。这种作业类型属于( )。 A.阅读作业 B.书面作业 C.口头作业 D.实践作业
10、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1、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12、学习过程中用来调节控制学习过程,保障信息加工过程有效进行的学习策略叫( )。
A.监控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第 1 页 共 5 页
D.学习环境策略
1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4、20世纪60年代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是( )。
A 斯金纳 B 罗杰斯 C 布鲁纳 D 布卢姆
15、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以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事研讨教研组活动,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这突出体现教师专业能力是( )。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践能力
16、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中国 B.日本 C.新加坡 D.德国
17、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8、在一次心理健康培训班教学测验中,关于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学员们的答案不一,共有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
A.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B.学会调节和学会适应 C.学会调适和寻求健康 D.适应学习和适应社会
19、编写教材的直接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课程说明
20、通过儿童的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等的分析以了解儿童的研究方法是( )。
A.作品分析 B.文献分析 C.行为分析 D.调查分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2、简述我国当前教育的方针的基本内容。
3、有人认为逆向迁移即负迁移。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刘老师教学《第一场雪》时,运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学生在质疑时,她就说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学生朗读表现出色,她就说:“老师仿佛罝身于雪景中,心中无比轻松愉悦。”大家齐读得好......大家读得不好时,她首先肯定“读得不错,要是不仅能表现出惊讶,还能表现出赞叹的感觉来,就更棒了。” 问题:
(1)评析刘老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评价。 (2)谈谈“新课改”倡导的评价理论。
第 2 页 共 5 页
2、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累计素材。不就,小强的爸爸就气势汹汹来找唐老师,质问唐老师为什么小强一回家就玩泥巴,不学习。唐老师就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家长听。作文中提到小强曾经做过一个坦克模型,但是他爸爸非常生气, 就一脚给踩坏了。家长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 (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 (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守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第 3 页 共 5 页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B。专家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由教育实践者(一般是老师)进行的教育研究,目的是为了改善教学。 2、A 3、B
4、【解析】C。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心,是一种归属感和爱的需要的体现。 5、A 6、D 7、D 8、C 9、C 10、A 11、C 12、A 13、【答案】D。解析: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4、C 15、A 16、D
17、【解析】A。 孔子提出了“庶、富、教”的观点,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他认为“庶”与“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 18、A 19、C 20、A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3、答案如下: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逆向迁移和负迁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逆向迁移是从迁移发生的方向上来划分的,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负迁移是从迁移的结果来划分的,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第一,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能让学生感觉教师的评价是合适的。
第二,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指导性,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朝向哪个方向努力。
第三,刘老师做到了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刘老师在对学生的评价除了适合学生,而且评价也非常正确合理。
2.新课改倡导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行为作出及时、积极的反馈,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完成。 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评价内容综合化。全面素质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交互作用的评价 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 2、答案如下:
(1)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值得学习。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注意了家长其实是站到了学校的对立面的,只要求学校督促孩子的学习,家长不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唐老师的沟通方法正是从小强的作文切入,说明了老师布置作业的动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从学生角度取得了家长的认同。如果唐老师借此机会教育家长的冲动,和对孩子发展的忽视,可能就更会造成与家长的对抗状态,之后的沟通就会带来麻烦。
(2)从以下角度作答:第一,改善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注重平等沟通、发挥学校主导,调动家长积极性;第二,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能力,统一认识,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第三,畅通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渠道,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第四,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层次,逐步提高家长的参与感,相互支援,合作共进。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动性。 2、答案如下: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中长期规划》)。《中长期规划》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出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的跑过来,努力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②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以及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的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以及“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像平剧里的
第 4 页 共 5 页
净角出场”等拟人手法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③作者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友,虽有些可笑,但很可爱。它虽然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所以,虽然离开了郊外的小屋,但作者对那只曾给一家人以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的白鹅依旧恋恋不忘,记忆犹新,其背后,是丰子恺先生一颗热爱动物、博爱的心。总之,作者用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写出了鹅的高傲,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白鹅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来表达对白鹅喜爱之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白鹅性格特点。 难点:朗读全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3)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几则谜语,你们来猜猜谜底?
1. 一只顺风船,白蓬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
2.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诵读谜语,学生举手回答谜底,活跃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还记得鹅的诗歌吗?(跟着学生一起诵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那么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鹅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导入不仅要与所教课程有相关性,还要具备趣味性和启发性,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谜语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复习诗句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 5 页 共 5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