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电解精炼铜时,阴极只有Cu2+放电:Cu2++2e-=Cu,3.2 g铜的物质的量=
3.2g=0.05mol,所以阴
64g/mol2e-=0.1mole-,即6.02×1022个电子,根据电解池中电子转移守恒可知阳极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1022。D项错误;答案选B。 极失去的电子数也为6.02×【点睛】
本题易错点是C选项,CO32-水解生成HCO3-:CO32-+H2O?HCO3-+OH-;HCO3-电离产生CO32-:HCO3-?CO32-+H+,从这两个平衡移动的“此长彼消”角度不易判断,若从HCO3-电离平衡常数入手分
-c(HCO3)析便能准确判断值的变化。 2-c(CO3)5、D 【解析】 【分析】
Ⅰ为电解饱和食盐水,电极a为铜棒,且一直有气泡产生,所以a为阴极,发生反应2H++2e?===H2↑,则b为阳极,c为阴极,d为阳极。 【详解】
A. 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电池正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根据总反应可知放电时Li1-xCoO2 得电子生成LiCoO2,所以电极方程式为:Li1-xCoO2 +xe- +xLi+=LiCoO2,故A正确; B. a电极发生反应2H++2e?===H2↑,标况下2.24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2.24L=0.1mol,则转移的电子
22.4L/mol为0.2mol,钴酸锂电池负极发生反应LixC6=xLi++6C+xe-,当转移0.2mol电子时有0.2molLi+生成,所以7g/mol=1.4g,故B正确; 负极质量减少0.2mol×
C. 根据分析可知d为阳极,电极材料铜,所以铜在阳极被氧化,根据现象可知生成CuCl,所以电极方程式为Cu+C1-- e- =CuCl,故C正确;
D. 开始时阴极发生反应2H2O+2e?===H2↑+2OH-,阳极发生Cu+C1-- e- =CuCl,可知生成的Cu+与OH-物质的量相等,t min后白色沉淀全部转变成橙黄色沉淀(CuOH),说明随着电解的进行发生反应CuCl+OH-═CuOH+Cl-,2H2O+2Cu= 2CuOH↓+ 即电解过程生成的氢氧根全部沉淀,整个过程可用方程式:H2↑表示,可知溶液的pH值基本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6、A 【解析】 【分析】
A、弱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盐水解程度小,盐溶液的pH越小; B、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加热进行; C、Cu丝在Cl2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
D、加入等体积的盐酸,稀释也会造成FeCl3溶液颜色变浅。 【详解】
A项、弱酸的酸性越强,其对应盐水解程度越小,盐溶液的pH越小。室温时,同浓度的HCOONa溶液的pH小于NaClO溶液,说明NaClO的水解程度大于HCOONa,则酸性HCOOH大于HClO,故A正确;
B项、葡萄糖和新制的Cu(OH)加热进行,1mL1mol·L的NaOH溶液中与5mL 2mol/L2反应必须在碱性环境下、的CuSO4溶液反应,硫酸铜过量,NaOH的量不足,不是碱性条件,加入0.5mL有机物X,加热无红色沉淀出现,不能说明X不是葡萄糖,故B错误;
C项、把烧得红热的Cu丝伸入盛满Cl2的集气瓶中,Cu丝剧烈燃烧,产生大量棕色的烟,故C错误; D项、向1 mL 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1 mL 0.5mol·L—1的盐酸,可能是因为盐酸体积较大,稀释造成颜色变浅,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把握反应原理及反应与现象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 7、C 【解析】 【分析】
由装置图可知,钠为原电池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Na-e-=Na+,多壁碳纳米管为正极,CO2转化为 Na2CO3固体和碳,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面,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3+C,结合原电池原理分析解答。 【详解】
A.负极反应为钠失电子发生的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Na-e-═Na+,故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多壁碳纳米管(MWCNT)做电池的正极,故B正确;
C.钠和乙醇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不可以用乙醇代替四甘醇二甲醚做有机溶剂,故C错误;
D.根据分析,放电时电池总反应即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碳,总反应是4Na+3CO2=2Na2CO3+C,故D正确;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随pH的升高,c(H2A)减小、c(HA-)先增大后减小、c(A2-)增大, 所以pc(H2A)、pc(HA-)、pc(A2-)的变化曲
-1
线分别是。
【详解】
A. 根据图示,pH=3.50时, c(HA-)> c(A2-) >c(H2A),故A错误 ;
10-14B.根据a点,H2A 的 Ka1=10,根据c点,H2A 的 Ka2=10,A的水解常数是-5.3=10-8.7,等浓度等体积
10-0.8
-5.3
2-
的 Na2A 与 H2A 溶液混合,电离大于水解,溶液显酸性,故B错误; C.Ka1?c?H??c?HA??c?H2A?,随着 HCl 的通入c(HA)先增大后减小,所以c(H)/c(H2A)先减小后增大,故
-+
C正确;
D.根据物料守恒, pH从3.00到5.30时,c(H2A)+c(HA-)+c(A2-)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C。 9、D 【解析】
A、氯化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冷却后二者又重新结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选项A错误;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在酸性条件下H+、NO3-具有强的氧化性,会把SO32-氧化产生SO42-,不能说明该溶液一定有SO42-,选项B错误;C、Fe与稀HNO3、稀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前者是由于硝酸的强氧化性,后者是由于Fe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选项C错误;D、NH3遇到浓盐酸产生白烟,说明二者发生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现象及所推出的结论正误判断的知识。明确实验现象以及化学反应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意在考查对实验基本操作的理解。 【详解】
A.NH4NO3固体受热或撞击易爆炸,因此取用固体NH4NO3时动作一定要轻,故不选A;B.蒸馏提纯乙醇的实验中,应将温度计水银球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故选B;
C.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等带活塞的仪器在使用之前都必须检漏,故不选C;
D.要量取5.2 mL硫酸铜溶液,应选择10 mL规格的量筒,向量筒内加液时,先用倾倒法加液到接近刻度线,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液到刻度线,故用到的仪器是10 mL量筒和胶头滴管,故不选D; 答案:B 11、D
【解析】 【分析】 由c(HCl)=【详解】
A.滴定管用待装液润洗,对实验无影响,故A错误;
B.锥形瓶振荡时有少量液体溅出,使V(碱)减小,则导致所测溶液浓度偏低,故B错误; 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末端出现气泡,使V(碱)减小,则导致所测溶液浓度偏低,故C错误; D.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n(HCl)偏大,则消耗V(碱)增大,则导致所测溶液浓度偏高,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中和滴定操作、计算及误差分析,注意利用公式来分析解答,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误差,都可以归结为对标准溶液体积的影响,然后根据c(待测)=
c?碱?V?碱?V?盐酸?可知,不当操作使V(碱)增大,则导致所测溶液浓度偏高,以此来解答。
c(标准)?V(标准)分析,若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小,那么测
V(待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小;若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那么测得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也偏大。 12、B 【解析】 【详解】
废弃的铝制易拉罐可以回收利用,属于可回收物品,应投入到可回收垃圾桶内, A. 图示标志为有害垃圾,故A不选; B. 图示标志为可回收垃圾,故B选; C. 图示标志为餐厨垃圾,故C不选; D. 图示标志为其它垃圾,故D不选; 故选B。 13、B 【解析】 【分析】
a的M电子层有1个电子,则A为Na;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供医疗急救用的b的单质,则b为O;c与b同族且为短周期元素,则c为S;d与c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可以溶解硫,该物质为CS2,则d为C。 【详解】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因此原子半径Na>S>C>O,即a>c>d>b,故A错误;
B.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元素非金属性的顺序为O>S>C,即b>c>d,故B正确;
相关推荐: